近年來,隨著各級煙草專賣監管部門高效打擊和治理不斷加強,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從事涉煙違法活動的方式逐漸從電商平臺轉向更為私密隱蔽的微信等自媒體賬戶。
為有效破解新型互聯網涉煙監管難題,更好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國家局審時度勢加強監管力量,于2020年4月成立專賣司互聯網涉煙監管處,組織開展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凈網”治理,敦促互聯網企業嚴格落實自主清理機制,聯合互聯網平臺發布違法涉煙治理公告以及與相關部門合作查辦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案件。新機構的成立、新思路的確立、新手段的應用,為行業互聯網涉煙監管帶來了新氣象,打開了新局面。
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將對凈化煙草市場產生哪些影響、帶來哪些推動作用——
近年來,行業對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杭州市局(公司) 供圖
“微”空間潛藏大犯罪
“你好,我提前下班回家,發現孩子在偷偷抽電子煙”;
“我看到校門口有幾個高中生聚在一起抽電子煙”;
…………
2022年下半年,浙江紹興諸暨市煙草專賣局陸續接到群眾反映有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諸暨市局高度重視,立即會同諸暨市公安局展開調查,經核實發現有人通過自媒體及直播軟件引流至微信朋友圈售賣“奶茶杯”“萌虎杯”等多款非國標電子煙。2023年3月,專案組進行收網,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刑拘10人,涉案金額達1000余萬元。
這并非偶發、孤立地利用微信“朋友圈”涉煙違法犯罪案件。2022年以來,“12313”煙草專賣品市場監管舉報電話受理互聯網涉煙投訴舉報近18000條,其中與微信相關的投訴舉報占比近60%;專賣司互聯網涉煙監管處采集到的923條互聯網涉煙重點線索涉及微信、QQ等騰訊工具的約占50%;已偵辦的互聯網涉煙重大刑事案件顯示,部分犯罪團伙使用了數百個微信賬號,甚至有些多達數千個。
這些數據真實而直觀地表明,隨著行業各級專賣監管部門會同公安部門以及相關企業的高壓整頓,原本公開的售煙網店已由明轉暗,隱蔽性更強的自媒體平臺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違法違規涉煙活動的“新高地”。
有些不法分子通過直播或社區電商類軟件傳播涉煙廣告,例如“境外免稅卷煙代購”“煙廠樣品煙嘗鮮”等,而后使用類似“感興趣的朋友+V(微信)”等話術吸引人們進入其微店進行交易;
有些不法分子則偷天換日,例如打著“煙盒收藏,懂行的來”等幌子,實際上卻以近似實物的價格售賣常見卷煙品規的“空煙盒”,其真正目的不言而喻;
還有些不法分子手段更為狡猾,他們不會直接發布帶有“煙”字的關鍵詞,取而代之的是“手卷絲”“特產糧”等暗語,以此吸引“同道中人”私聊交易;
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一些利用微信類自媒體交易的消費者疑似未成年人,他們的配文常為“學生經濟緊張,求實惠推薦”“在上學買不了煙,求網購指路”等。
這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媒體軟件跨越地理空間、逃避執法監管,快速實現煙草產品的廣告發布、信息互換、資金交易。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所售賣的商品絕大多數都是假冒偽劣及非法渠道的煙草制品。許多消費者甚至零售戶紛紛投訴上當受騙,部分家長反映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問題。
這種利用自媒體從事違法違規涉煙交易的行為,嚴重擾亂煙草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導致國家稅收流失。針對這一情況,國家煙草專賣局當機立斷,揮鐵腕、出重拳,調動各級專賣監管力量加大治理力度,嚴厲打擊此類行為。
“微”信息匯聚高難度
相比公開電商平臺銷售涉煙產品,利用微信等自媒體進行的非法涉煙交易更為復雜。除了此類違法活動更為隱秘外,自媒體用戶發布的涉煙信息數量巨大,高效甄別違法違規信息十分困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自媒體信息牽涉到個人隱私,這給專賣監管部門的執法權限和調查手段帶來了較大限制。
面對新問題新挑戰,各級煙草專賣監管部門積極探索新途徑,多措并舉、凈網清源。自2020年起,專賣司互聯網涉煙監管處多次敦促以騰訊公司為代表的涉自媒體業務互聯網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重視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加強與煙草專賣監管部門配合,組建專業團隊,共商治理對策,共研治理措施。
“根據現有情況,我們暫將利用微信進行違法違規涉煙交易的群體區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消費者偶發的卷煙轉讓或零售戶自營卷煙宣傳,針對這類群體,我們主要采用宣傳引導和警示教育,讓他們認識并改正錯誤;第二類是被投訴涉嫌銷售非法涉煙產品或發布高頻次多品規卷煙交易信息的微信賬號,騰訊公司會在我們查明情況后根據違規嚴重程度采取階梯式處理;第三類是情節嚴重者將作為重點線索繼續偵辦,進一步追究法律責任。所有涉嫌違法違規的商品一律下架、店鋪關閉、信息刪除、鏈接清理、詞條屏蔽。”專賣司互聯網涉煙監管處相關人員介紹說。
為最大限度減少第一類群體進行違法違規涉煙活動,2022年底,專賣司與騰訊公司聯合制作禁止通過互聯網違法售煙、保護未成年人遠離煙草制品公益廣告并通過朋友圈向公眾投放;2023年5月29日,國家局聯合騰訊發布《關于微信個人賬號發布違禁品營銷信息的治理公告》,通報個人賬號發布涉煙違規信息等專項治理情況和從事涉煙違法銷售專項打擊情況,旨在向公眾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即“自媒體發布涉煙信息是一種違規行為,消費者權益也無法保障”。通過這些舉措,以期讓更多人認識到“網絡售煙”的違法性和危害性,呼吁社會大眾關注、理解并支持煙草專賣監管部門互聯網涉煙整治工作,從源頭筑牢“凈網”屏障。
針對第二、三類群體,專賣司互聯網涉煙監管處與騰訊公司有關部門積極溝通,協商優化涉煙投訴舉報內部溝通協調工作機制。專賣司組織行業骨干力量成立工作專班,集中時段精力采集一批利用微信個人賬號、朋友圈及小程序等發布的涉煙違規信息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并由微信團隊優先處理。同時對采集反饋的涉煙內容開展大數據分析研判,為提升后期治理精度提供有效支撐。
自2023年1月起至6月,騰訊公司已依法對7236個微信賬號和1871個微信群采取階梯式處罰;依法配合煙草專賣監管部門和公安部門調查取證,破獲了以陳某為首、涉案金額近千萬元的線上電子煙售賣等大案要案。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治理,行業成功打擊了一批利用微信等自媒體涉煙違法違規行為,起到了良好的震懾警示作用,互聯網涉煙監管取得創新突破,遏制了通過微信從事違法違規涉煙行為的蔓延和擴散,為未成年人營造了更加清朗的網絡環境,維護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微”團隊推動新協作
成績取得固然令人欣喜,但客觀現實不容回避:在整治利用微信從事違法涉煙活動的過程中,目前行業大部分只能“后程”發力,即在接到投訴后或在偵辦案件時依法依規向騰訊公司提出相應訴求。要想從源頭肅清微信平臺上的非法信息,需要騰訊公司落實自主清理機制,在定期溝通、快速響應、案件查辦等方面加強協作,提升監管合力。
不斷修訂完善的 《互聯網涉煙監管合作協議》將為煙草行業和騰訊公司雙方逐步鞏固深化合作提供基礎框架支撐。騰訊公司將定期發布涉煙治理公告,并加大面向公眾的普法宣傳力度。同時,騰訊公司計劃于暑期與行業聯合發布未成年用戶的普法教育宣傳片,緊扣“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主題進行定向投放,充分彰顯責任擔當。
法者,治之端也;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為防止不法分子改頭換面、翻新套路,互聯網涉煙監管需要更明晰的法律法規作為治理依據和更精準的甄別處理信息手段,這也是行業專賣監管始終不變的推動方向。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發布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明確“禁止利用互聯網發布煙草(含電子煙)廣告”,將電子煙納入互聯網廣告“黑名單”,為整治清理自媒體等網絡平臺發布煙草和電子煙廣告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該《辦法》已于2023年5月1日正式施行。?
在強化技術手段方面,專賣司互聯網涉煙監管處會定期向微信團隊推送相關涉煙違法違規場景樣本,例如涉煙圖片中嵌入廣告,并已向微信團隊提供了300多個代指涉煙產品的“暗語”,以便其構建涉煙監管模型。
“在此基礎上,我們期望騰訊公司進一步加強對視頻號等隱蔽銷售涉煙產品或發布涉煙廣告行為的監測,全面清理違規涉煙小程序和公眾號。同時,積極支持打擊涉煙違法犯罪活動,提高偵辦重大案件調查取證速度和效率,以便更好地抓住戰機,提升打擊效果。我們也期待其積極協助國家局不斷提升互聯網涉煙監管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全網全品類’監管目標。”專賣司互聯網涉煙監管處負責人對與騰訊公司的深度合作充滿期待。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互聯網涉煙行為層出不窮,這些新花樣、新名目、新現象已成為互聯網涉煙監管的常規內容。與騰訊公司的合作,不僅能夠解決當前突出問題,更為構建政企長效合作機制,持續治理利用自媒體平臺從事違法違規涉煙活動提供了借鑒。
互聯網涉煙監管任重道遠,需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更需要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其中。只有各方攜手合作,共同筑牢監管“金盾”、持續凈化網絡環境,才能不斷壓縮網絡非法煙草交易的生存空間,鏟除不法分子新生土壤,有力捍衛煙草專賣制度,為維護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作出新的貢獻。
記者手記
當十幾年前國內互聯網經濟“小荷才露尖尖角”時,涉煙不法分子就已經盯上了這塊“寶地”,他們租用服務器搭建專門的網站售煙,通過銀行轉賬、快遞送貨的方式交易。自那時起,各級煙草專賣監管部門與其在線上的隔空“斗法”從未停止。
守護煙草市場秩序,寸土不讓、寸土必爭。2009年,國家局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非法經營煙草專賣品的通告》,同年偵辦了全國首起互聯網售假刑事案件“京華煙云網”售煙案。由于售煙網站比較容易發現,打擊處理成效顯著,目前已經在網絡上銷聲匿跡。
隨著電商平臺興起,不法分子很快遷移,網店一度成為線上違法違規涉煙交易“據點”。國家局高度重視,2018年,聯合公安部網安局建立聯合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工作機制;印發《打擊利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違法經營煙草專賣品工作指引》,進一步完善互聯網涉煙監管體系。
各級煙草專賣監管部門也迅速展開行動,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采取行政約談、發送監管函、開展協作等方式,敦促主要電商平臺和搜索引擎網絡落實自主清理機制,禁止網店售煙、禁止購買涉煙產品相關信息檢索,并屏蔽涉煙廣告。2020年4月,國家局專賣司互聯網涉煙監管處成立。專賣管理組織機構的建立健全,體現了行業專賣監管手段的創新和力量的加強。
在相關互聯網企業的配合下,行業各級專賣監管部門對違法售煙網店進行了有效打擊和治理,電商平臺網店從公開售煙到暗中經營,再到逐步萎縮,目前也已基本消失。
互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型涉煙產品隱匿網絡開展銷售也不遑多讓,電子煙、類煙等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為加大電子煙市場監管力度,整治非法電子煙、類煙網絡銷售亂象,2018年和2019年國家局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兩個通告,敦促各大電商平臺關閉電子煙網絡銷售渠道、撤回電子煙網絡廣告。
2022年3月,國家局公布《電子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任何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通過本辦法規定的電子煙交易管理平臺以外的信息網絡銷售電子煙產品、霧化物和電子煙用煙堿等。?
利益驅使,違法難絕。整治互聯網違法違規涉煙活動,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如今,自媒體平臺(社區電商)已取代傳統電商躍升為涉煙違法活動的“主陣地”,成為互聯網涉煙監管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
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各級煙草專賣監管部門堅決出擊,以變應變,加強對相關互聯網企業涉煙政策法規指導,推動企業壓實自主清理責任,依法依規查處相關案件,筑牢屏障、強力震懾,力求在法律依據、聯合治理等方面形成更為健全的長效機制,斬鏈凈網維護煙草市場秩序環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