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改革開放的浪潮洗滌了中國農業的生產模式,農民不再單一依賴土地,大批農民工涌入城市,土地閑置,“誰來種地”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種植煙葉曾經是農民發家致富的秘密武器,可是如今與打工收入相比,種植煙葉的利潤已滿足不了農民致富的愿望。“誰來種煙”也成為煙草行業必須面對的課題。身強力壯的農民都選擇出門打工,留下種煙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而煙農合作社提供的專業化服務恰好能彌補眼下煙葉種植的困境。復雜多變的地形分布使得山區煙農合作社發展更加復雜化,亟待從平原地區煙農合作社和社會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吸取經驗,探索適合山區實際的合作社發展之路。
平原地區土地平坦、規模連片,易于普及機械化,一部分農民就自行購買拖拉機、收割機等小型機械為附近村民提供耕地、收割等服務,賺取勞務費。幾十年的機械化普及大大減輕了平原地區農民的勞動強度。平原地區的煙農合作社如今都是由幾十畝和幾百畝的農場主組成,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種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當地煙農、外來戶、城鎮干部職工投資者利用流轉耕地與煙農合作社簽訂“全托管”合同,統一機耕起壟、供應煙苗、配方施肥、噴藥防病、技術管理、收購青鮮煙葉、烘烤、分級等全托管的合作模式正悄然興起。
湖北恩施地區多山地,地形復雜,耕地多零星分散,能使用機械耕作的田塊有限,一家一戶購置機械不劃算,山區農業仍停留在肩挑背扛的階段。目前機械參與農業生產程度大體相當于20年前平原地區的狀況,尚有極大發展空間。山區煙葉種植還以一家一戶小面積種植為主,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體力完成整個煙葉生產,思想上認為合作社提供的有償行專業化服務不劃算。所以,煙農合作社的發展舉步維艱。
國際合作社聯盟認為合作社是自治組織,它盡可能地獨立于政府和私營企業。社會合作社由農民自發組織,合作社經營好壞直接影響合作社每個成員的切身利益,所以每個成員的積極性都很高,配合性也很好,他們會千方百計為合作社發展出謀劃策。眾人拾柴火焰高,社會合作社多數發展良好,利潤可觀。
煙農合作社依靠行業扶持維持經營,自身發展力量不強,管理人員積極性不高,社員重視度也不高。各種形式的設施綜合利用和后續利用都有開展,但合作社管理人員只是在上級指示下疲于奔命,結果不是利潤微薄就是入不敷出,所有的辛苦都沒有產生應有的價值。究其原因,無外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動腦、只服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等思想在作祟。不得不說,現階段的煙農合作社經營模式與大躍進時期生產隊吃大鍋飯相似,沒有自身利益刺激創造不出生產力。煙農合作社一定要脫離行業扶持,自主經營自謀生路,真正成為煙農盈利創收的好幫手,才能真正蓬勃發展。
山區煙農合作社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一切要靠自己摸索和市場調節。在煙農還不愿意出錢買服務,合作社管理人員還沒有找到突破口的情況下,上級單位和經營單位都不能急于求成,應寬容對待探索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足。目前,合作社切切實實在開展各項服務,雖然效果還不太明顯,認可接受的煙農數量有限,但這個命途多舛的“嬰兒”正在慢慢成長。
綜上所述,山區煙農合作社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的摸索和修正,在這個過程中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和寬容,煙農合作社才能為煙草產業的發展起到更好的作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