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洱源消息 2014年,對云南省洱源縣煙農來說,又是一個豐收年。洱源縣2014年累計收購煙葉103943擔,均價31.47元,上等煙比例65.65%,實現煙農收入1.636億元。
對廣大種煙的老百姓而言,每年的收入增加了就是最大的實惠,但洱源煙草人的思考與探索還不止于此,如何讓煙農持續增收?如何讓煙農持續增收與環境友好發展并行不悖?這才是洱源煙草人長期孜孜求索又努力奮斗的目標之一。
洱源身處高原明珠“洱海”源頭,自古境內湖泊水網交織,森林郁郁蔥蔥,是云南省唯一的生態文明試點縣。在大理州局(公司)的領導與支持下,洱源縣煙草分公司將特色煙葉“紅花大金元”的種植與洱源優質的生態環境相結合,充分運用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全力發展煙葉種植,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助農增收,服務地方經濟。
“這些牛糞是個寶啊,要把它和稻草堆捂起來,來年翻地的時候,壓在田里,煙葉就會又大又長,烘烤出來就香啦”洱源三營鎮勛莊的煙農王茂華站在自家的奶牛牛圈前對筆者說道。
作為滇西“乳牛之鄉”的洱源,存欄約14萬頭的奶牛每年為這塊土地提供了大量的牲畜糞便。高原水鄉一望無際的稻田產出的無數稻草為有機肥堆捂提供了有利條件。廣泛使用農家堆捂的有機肥,這只是洱源“紅大”生產中的一瞥。洱源境內湖泊縱橫,植被茂密,草木灰,海草肥,秸稈灰也一直是煙農們的理想肥料。每年春耕移栽之前,洱源各煙區的煙田中,農家肥堆成小山,一座連這一座,空氣中彌漫的都是臭臭的牲畜糞便的味道,但好“花”都是插在糞便上的,熏天的臭氣滋潤著洱源艷艷的“紅花大金元”。
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這是洱源縣煙草分公司發展生態特色紅花大金元煙葉種植的又一個法寶。洱源是一個傳統農業縣,長期的耕種歷史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農民們重節令,講究深耕,冬季注重曬垡,有輪作的傳統。對于煙葉種植而言,這些無疑是有益的,但又遠遠不夠。洱源煙草人在傳統農作的基礎上,立足州內的“紅花大金元”特色煙葉科技研發基地,以現代農業科技為推手,在移栽前因地制宜,看田問診;在育苗中,專業化培育高莖無毒壯苗;移栽時,搶抓最佳節令,適時早栽,同時統一墑向,預整地高莖深栽;推廣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適時揭膜;測土配方,平衡施肥,統一供藥、統一防治,加強煙草病蟲害統防聯防;適時封頂、合理留葉、化學抑芽;堅持成熟采摘、科學烘烤。這些現代煙葉生產技術的使用,有效的推動了洱源“紅大”煙葉種植的發展。
“‘紅大’煙葉是卷煙生產的優質原料,洱源的‘紅大’尤其好,因為這里水質清潔,空氣好,光照充足,給煙葉生長提供了一個優質的環境,這種環境中生產出的煙葉非常符合市場的需求。”山東中煙公司駐洱源縣三營煙葉基地單元的技術人員這樣告訴筆者。
煙葉名種“紅大”與洱源優質生態的結合,生產出了深受市場青睞的優質卷煙原料,也帶來了煙農收入的節節攀升,煙農生活逐漸富裕起來。
“種煙是每年的大事,家房子的翻修,添置大件東西,一年的各種開支大部分都要靠它了,我這小轎車就是它的功勞呢”,三營鎮北馬村的老煙農李建忠這樣說。
洱源“紅大”煙葉種植給煙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各煙區的煙農們種煙積極性都很高,積極參加各類相關培訓,如病蟲害防治、成熟采摘、烘烤、分級等等。通過培訓,已經有一大批農戶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種煙能手”,進而成為致富能手,“紅大”種植讓洱源煙農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