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煙草》報道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并特別指出: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多年來,在發展煙葉產業的同時,煙草行業一直積極倡導煙草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在太陽能等新能源技術應用、土壤可持續利用、有害生物生態綜合防治、煙草GAP管理等方面取得較好進展,促進了煙葉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用煙稈等原料制成的“新能源燃料棒”,具有“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優點
種煙20多年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普威鎮龍灘村二組煙農盧定海遇上了新鮮事兒——2014年,他家的煙葉烘烤時不再燒煤,而是用上了一種由煙稈、廢棄菌包、城市生活垃圾等混合制成的“新能源燃料棒”。
讓盧定海高興的是,與常規密集烤房烘烤的煙葉相比,費用更低的“新能源燃料棒”烘烤出的煙葉質量絲毫不差。“這種‘新能源燃料棒’燃燒時排出的氣體清澈,不像燒煤那么黑,減少了農村污染,有利于保護農村環境和廢物循環利用,我們很支持!”盧定海說。
事實上,這只是行業推動煙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一個細小注腳。圍繞節能減排、循環發展、生態農業、綠色生產,從天府之國到彩云之南,從中原大地到遼闊東北,全國煙區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
節能減排 循環發展
從2013年開始,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迆沙拉村附近的煙農們發現,一座太陽能提灌站在金沙江邊拔地而起,周邊的煙田從此擺脫了干旱缺水的困境。原來,為充分利用攀枝花獨特的光熱資源、恢復干旱地區生態,2013年年初,攀枝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和當地政府聯合修建了上述太陽能提灌站。
攀枝花市局(公司)局長(經理)郭明全告訴記者,該提灌站利用取之不竭的太陽能清潔能源,減少了電力、柴油等能源消耗,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還節約了大量日常提水用電和人工費用,體現了低碳、生態、環保、循環的發展理念。
事實上,為降低生產能耗、減輕環境污染,圍繞清潔能源利用攀枝花煙區已進行了多方研究。自2010年起,攀枝花市局(公司)即開始探索“烤煙替代燃料研究”,經多次試驗后利用廢棄煙稈等原料,研制出燃燒充分、污染物排放較低的“新能源燃料棒”,大幅降低了煙葉烘烤過程中燃煤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目前,我們還在探索研究太陽能、空氣熱泵加熱、甲醇、生物質燃料等新能源技術在煙葉烘烤中的應用。”攀枝花市局(公司)煙葉生產科副科長高明對記者說。
和四川煙區相似,如今,節能減排新技術已在行業各煙區“百花齊放”。如針對傳統煙葉烘烤污染物排放量大等問題,近年來,河南煙區大力推廣移動式熱泵密集烤房,受到了廣大煙農普遍歡迎。
據了解,該移動式熱泵密集烤房循環利用空氣中的熱能,具有“空氣熱源、循環利用、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多項特點,既可以降低煤炭資源的消耗,也有效減少了燃煤造成的污染。
吉林省白城煙區采取集中供熱的智能烘烤煙葉工場,利用智能化設備控制熱量輸出,并通過烤房余熱利用設備實現余熱利用的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燃煤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與此同時,循環經濟發展亦在煙葉生產中廣泛推行。在“以煙為主”前提下,很多煙區把煙葉烘烤、綠肥種植、發展養殖業和畜禽糞便的處理等有機結合,推動了資源節約型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
如上文提及的攀枝花煙區研發的“新能源燃料棒”,即對廢棄烤煙秸稈進行了回收再利用,使其替代煤炭成為主要供熱能源,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煙葉生產經濟循環鏈條,在低碳環保的同時也為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循環農業提供一種新思路。
四川涼山煙區建立了“綠肥、畜禽養殖、廄肥還田”、“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生態循環鏈,將煙區養殖業發展、沼氣利用、生態有機肥料等相結合,以煙葉生產為主的循環經濟得到有效推行。
湖北恩施煙區通過推行“煙稈循環利用”,將煙稈收集起來或通過粉碎、發酵、消毒、再發酵的過程制成生物有機肥還田,或通過粉碎、壓塊變成煙葉烘烤燃料,煙葉生產走上了循環利用道路。
生態農業 綠色生產
在煙田里種上光葉紫花苕、秋蕎、秋豌豆等綠色植物,然后將其翻耕到土壤里培肥,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結構、活化土壤養分、減輕土傳病害、改善農田生態環境的作用。
對于四川煙區來說,這樣一種煙草綠肥生產技術已經在煙葉生產中廣泛應用了超過10年。實際上,通過綠肥種植、自主生產工業生物有機肥、推廣腐熟農家肥、生態有機肥和商品化有機肥等多種途徑,四川煙區已實現了有機肥施用100%覆蓋。
在四川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生產經營管理部經理伍仁軍看來,施用有機肥既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煙葉品質,又減少了化學肥料帶來的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
有機肥施用僅僅是四川煙區乃至全國煙區“綠色”煙葉生產技術中的一種。煙田輪作、精準施肥、生態防控、節水灌溉、專業植保、GAP管理……如今,越來越多的環境友好型煙葉生產技術正在各煙區普遍應用。
四川煙區堅持把全面實施煙田輪作作為推動生態煙葉發展、提升煙葉質量、確保煙葉安全的重要措施,2014年全省煙田輪作面積達到114萬畝,煙田輪作率達82.29%。
多年從事煙葉生產的伍仁軍認為,通過輪作有效改善了煙田作物結構,提高了土地對作物的選擇適應性,對于減輕和防治土傳病害、維護生態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煙草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在煙草農業綠色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西南煙區一位煙葉專家看來,提升煙草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水平,能夠提高煙葉的安全性和內在品質,同時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態條件、減少環境污染,“這在煙葉綠色生產實踐及理論上都具有深遠的重要意義”。
“煙蚜繭蜂防治煙蚜”即是其中的代表性生物防治技術。近幾年來,這一利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食物鏈規律“以蟲治蟲”的生物技術,率先在云南煙區大面積研究推廣應用后,目前已在行業各煙區廣泛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過去種植煙葉,由于不注重培育土地肥力,煙株蓄不住營養,產量低、質量差,容易出現嚴重的煙葉病蟲害。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很多煙區加大了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大力推行GAP管理等生產技術,實施有機生態型煙葉種植模式。
如四川煙區從2007年就開展煙草GAP管理探索,有效保障了煙葉質量安全、保護了生態環境。目前全省在煙葉生產中已全面落實GAP各項管理要求,從源頭抓好控制,實現煙葉生產全程“清潔生產”。
云南“玉溪莊園”有機煙葉在生產過程采用GAP全程管理,從生產基地規劃、種子選育與推廣、育苗、移栽、種植、煙農戶籍等進行全過程記錄管理和統一實施,讓煙葉生產更加專業與安全。
美麗煙區,綠色發展。在多位從事煙葉生產的資深人士看來,研究應用“綠色”煙葉生產技術,既是行業對中央關于采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號召的響應,同時也是保護土壤和生態環境、促進煙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對宣揚和樹立綠色環保發展理念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顯然,煙葉生產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還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