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煙農劉時明看著自家剛出爐、正回潮的金葉子,滿臉喜悅。
“種煙越來越輕松了。從育苗到移栽,從大田管理到成熟采烤,縣煙葉分公司全程給我們提供保姆式服務。”近日在竹山縣采訪時,劉時明笑著對記者說,“政策、服務越來越好,我要再種十年,攢他一百萬!”
劉時明種煙的底氣,來自于十堰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自2014年開始探索的煙葉精益生產。
“緊盯提升品質、彰顯特色核心目標,在體制機制、制度流程、資源配置、管理工具等方面綜合配套,推進煙草產業內涵式發展,實現煙農增收、財政增稅、企業增效。”十堰市局(公司)局長、經理趙建成如此解讀煙葉精益生產。
煙葉品質提上去
竹山縣擂鼓鎮的一片坡地上,長勢齊整的煙葉正在次第落黃。
走近一看,所有的頂葉葉尖部分都已被去除。這個技術叫毀形棄烤。上兩片留著用于吸收煙堿,促進上二棚葉培養轉化為品質更高的中部葉,但上兩片長成后讓煙農棄烤,他們往往不舍,影響了煙葉整體品質和結構。為此,竹山縣煙葉分公司從今年開始,在頂葉未長成時就切除葉尖,確保上兩片棄烤技術到位率。
“這個技術在煙葉打頂時順手揮一刀即可,省工省力,煙農易接受。”竹山縣煙葉分公司經理王勇說。
圍繞提升煙葉品質,2015年竹山縣煙葉分公司做了不少努力:針對以往煙農施肥配比只到戶、未到地塊的情況,推行精準施肥“一桿秤”工程,確保精準施肥到每一個地塊;根據當地氣象規律,將各生產環節節點適當提前,避開8~9月高溫高濕赤星病高發期;在煙田安裝太陽能殺蟲燈,減少農藥施用等等。
竹山縣煙葉分公司開展煙葉精益生產,是十堰市局(公司)提升煙葉品質的一個縮影。
——全市以38個核心村和95個重點村為基礎,優化基地單元布局,優化種植農戶,將煙葉生產計劃向核心產區、骨干煙農傾斜,努力實現煙葉計劃資源效益最大化;
——通過精益診斷分析,調整配方肥料,推廣使用發酵餅肥3084噸,促成煙葉區域長勢一致、成熟落黃一致、烘烤一致、內在質量一致;
——積極推進技術員轉崗轉責,做實做細煙農合作社專業化服務,形成“站社對接,大社小站”,突出合作社服務煙區、煙葉、煙農發展功能;
——全面實施煙葉生產設施和資產掛牌管理,2萬多個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全部實現信息化動態管理,其中1.7萬多項設施實施掛牌管理,確保管護責任落實,實現投入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煙葉精益生產就要一切圍繞市場,一切著眼滿足工業企業需求,努力提升品質、彰顯特色。”十堰市局(公司)副局長吳自友說。
服務流程瘦下來
十堰市局(公司)綜合計劃科副科長陳若告訴記者,今年,通過流程價值識別的跟進,十堰市局(公司)僅在服務煙農方面就取消冗繁流程節點12個,合并優化5個,消除了36%的無價值流程,實現了流程瘦身、價值增值。
從2014年4月開始,十堰市局(公司)突出市場導向、問題導向、考核導向,對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原有115個流程進行全面梳理,正確識別價值流,發現精益提升機會,建立以“增值”為拉動的精益管控體系,實現降低成本、消除浪費、優化配置、提升效率、促進增長的目標。
在對煙葉分公司管理上,十堰市局(公司)減少各煙葉產區業務類工作請示、報告,減少市局(公司)月、季度檢查、考核與評比,進一步松綁管理,激發基層單位發展活力、動力。
“流程識別,消除冗余是主要著力點,但對薄弱環節,該加強的還要加強。”陳若說。
比如,他們圍繞一線生產收購、經營管理、專業化服務,吸收全員智慧,修訂完善“金神農”煙葉標準化生產和GAP管理標準體系96個,補充井窖式移栽等新技術推廣標準3項,細化“金神農1號”烘烤等關鍵節點標準7項。
又如,他們繪制生產服務價值流程圖18套,識別流程節點62個,制定節點操作標準49項,明確節點考核標準47項,落實精益生產和各環節精準管理,提高煙葉生產服務水平。
“集中精力好辦事。合理的工作流程是辦好事的保障。”竹山縣煙葉分公司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劉山說,現在煙技員、煙農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提升煙葉品質上了。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