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順教授(中)在廣東南雄優質煙葉開發基地
劉國順教授(左)在河南中煙優質原料基地
2012年7月史宏志教授(左一)陪同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煙草專家在河南許昌訪問
2014年9月史宏志教授(右一)在許昌指導“上六片”生產
煙草在線專稿
【新聞背景】
金秋收獲季節,正值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制定“十三五規劃”,河南農業大學喜迎八方來賓,10月15日下午,慶祝“煙草行業煙草栽培重點實驗室成立十周年”、召開了“煙草行業煙草栽培重點實驗室第四屆學術委員會會議”。
國家煙草專賣局程多福處長祝賀重點實驗室發展十年來取得的成績和第四屆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并對煙草栽培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工作做了重要指示,特別強調要順應國家大農業及煙草行業未來發展的新需求,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服務行業等方面科學謀劃,創新工作。
國家煙草專賣局(以下簡稱“國家局”)對河南農大煙草學科發展、煙草科研平臺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1997年依托河南農大組建國家煙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2005年,國家“十一五”規劃的當年,國家局正式批準以河南農業大學國家煙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為依托組建“煙草行業煙草栽培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
重點實驗室成立伊始,結合煙草科技發展的新形勢和國家局對重點實驗室的新要求,目標和定位明確。任務是圍繞煙草行業科技發展戰略目標,面向國際煙草科技前沿,針對行業面臨的重大問題和煙葉生產中的基礎性、前瞻性和共性重大科技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培養創新型人才。
目標——獲取原始創新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增強煙草科技儲備和原始創新能力。
方針——堅持苦練內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勇創一流。
運行機制——開放、流動、聯合、競爭。創造自由、寬松的學術氣氛和良好的實驗條件。
圍繞科研方向開展研究
◎重點實驗室在煙草栽培和生理研究領域進行聚焦,進一步凝練了研究方向。
主要設立了三個方向:
煙草生長發育生物學。煙草生長發育生物學。探索煙草的群體發育規律與煙葉質量的關系。
營養高效與栽培生理。以煙草營養高效利用的生理機制和調控技術為核心,以提高煙葉品質為目標開展研究。
生態與可持續耕作制度。以作物生態學、分子生態學、化學生態學為基礎開展研究,實現煙葉優質、高效、生態、安全。
自煙草行業煙草栽培重點試驗室成立以來,先后承擔國家煙草專賣局、河南省科技廳、河南、云南、貴州等省級煙草公司,上海、紅塔、河南等集團或中煙工業公司的縱向、橫向聯合科技攻關項目百余項。
共獲得國家煙草專賣局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9項。代表性成果有:“金攀西優質煙葉開發”、 “密集烤房設備研發及推廣”、“烤煙優化灌溉理論和技術研究與應用”、“皖南特殊香氣風格煙葉形成機理及配套技術研究”等國家煙草專賣局一等獎和二等獎;
獲得國家標準委“國家標準創新貢獻獎”1項;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0余項;起草國家和行業標準2項;正式出版學術著作和煙草專業教材30部;
10年累計發表學術論文近1300余篇, 其中SCI收錄論文40余篇,EI和一級學報90多篇,在國家核心期刊和一級學報發表論文占總數的90%以上,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宣讀論文 30余篇。
重點實驗室成立以來,開展了濃香型特色優質煙葉開發;降低國產白肋煙馬里蘭煙煙草特有亞硝胺關鍵技術研究 ;海南雪茄茄衣煙葉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此外,2010年至2015年重點實驗室共獲得5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其中有:“煙堿生物合成相關調控基因的篩選及功能解析”、“GCN2和AZI1參與煙草‘引發’調節的研究”、“金屬型植物生物量分配對重金屬脅迫的響應及其調控機制研究”、“生長素參與低鉀調控植物根系吸鉀機理的研究”等,已有3項順利結題。
2014年煙草行業煙草栽培重點試驗承擔了國家煙草專賣局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課題“植煙土壤肥力培育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技術研究”。實驗室各項試驗研究任務落實良好。
該項目主要在“煙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與土壤肥力調控機制研究;土壤保育技術研究;保護性耕作對土壤綜合肥料的影響研究;烤煙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開展創新性研究。
重點實驗室成立以來共自主立項四批自主立項項目,第三批自主立項項目4項已順利結題。
2015年重點實驗室啟動了第四批5項自主立項項目,分別是:烤煙水肥一體化及其效應研究、煙草硝酸還原及其積累的調控研究、煙草硝酸鹽和生物間含量對煙葉貯藏過程中TSNA形成的影響、外源鈣輸入對烤煙光合碳同化與土壤碳積累的適應性調節機制、基于高光譜遙感的烤煙水分狀況監測研究及應用等。
理論技術創新有突破
◎創新帶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觀念創新,科研成果的全面推廣顯著提高了我國煙葉生產整體水平,為我國煙葉生產技術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發揮了作用。
重點實驗室成立以來主要有以下八方面的理論技術創新。
一是在我國濃香型優質特色煙葉開發實施過程中,形成了“三自兩高”的開發模式,在濃香型煙葉風格定位與特色解讀、形成機理、品種篩選和特色栽培和調制彰顯技術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理論突破與技術創新;
二是通過土壤礦質營養、水肥耦合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平衡施肥、優化灌溉理論和技術體系,研制出了高碳基肥、氨基酸肥、微生物有機肥和生物質肥,研制和推廣了水肥一體化設備,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實現了煙葉生產的降耗增效。
三是凝練出煙草花芽分化、葉片發育、煙株生長、產量形成和質量形成五大發育規律,奠定了煙株發育的理論基礎,確定了葉片質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全面推廣五次采收和上部葉5-6片一次采收技術,對成熟特征做出了準確定位。
四是構建出煙草的理想株型,通過實施“四葉計劃”規范單株葉數,縮小了部位間煙葉質量差異,提高了部位間煙葉質量均勻性。
五是通過煙田理化生物性狀分析和不同土壤條件下煙株發育特點和抗逆性研究,提出把煙葉生產融入大農業,種植綠肥、秸稈還田、增碳減氮、粗肥細化,建立以煙為主的耕作制度,奠定了土壤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六是引入精準農業技術,進一步優化了水肥技術指標,大幅度提高了煙株生長的整齊度和質量水平。
七是對農業減害理論與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特別是在煙堿向降煙堿轉化、煙草特有亞硝胺及其前體物形成機理和抑制技術方面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八是白肋煙、香料煙、雪茄煙和地方曬煙的深入系統研究,形成了優質白肋煙、香料煙和地方曬煙的栽培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
交流與合作實現多贏
◎重點實驗室的目標之一:走向世界,勇創一流。
國際交流與合作。10年間派出劉國順教授、史宏志教授、劉衛群教授、趙銘欽教授、許自成教授等60人次分別前往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津巴布韋等國考察訪問。
期間分別到有關國家參加國際煙草科學會議或專門領域國際會議,到有關大學、科研單位和工業企業進行考察,并進行了學術交流。重點實驗室還選派崔紅教授、楊惠娟副教授分別到美國、英國和新西蘭進修和培訓。
2007年11月,重點實驗室成功舉辦了首屆國際煙草學術報告會。報告會邀請國際著名煙草專家的外籍專家;
2011年和2012年重點實驗室成功舉行了第一屆和第二屆大河金葉論壇,分別邀請了美國專家做學術報告。
與此同時專家與重點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座談。
目前重點實驗室與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英國萊斯特大學等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2012年與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正式簽署了科研與教育合作備忘錄。2012年還申請加入國際煙草合作組織,成為其獨立會員。
國內學術活動:十年來,先后有朱尊權院士、武維華院士、汪懋華院士、陳溫福院士等知名專家及行業內外50多名專家來重點實驗室考察指導,并作學術報告。
重點實驗室還積極參加國內學術會議,參加多項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煙葉公司等舉辦的學術論壇、專項論證、專題討論,許多論文獲獎。
2005年11月19日在鄭州成功舉辦了“中國煙草教育高層論壇”。在論壇上邀請校內外、行業內外的專家連續舉行了8場學術報告;
分別于2007年舉辦“立足自主創新,提高煙葉核心競爭力”論壇,于2007年舉辦國際學術報告周;
2008年1月18-21日舉辦“現代煙草農業模式創新論壇”,于2011年舉行了第一屆大河金葉論壇和中國煙草教育論壇;
2012年百年校慶期間舉行了第二屆大河金葉論壇和中國煙草教育論壇;
2011到2015年間結合濃香型特色優質煙葉開發重大專項的實施和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舉行了十余次學術交流和觀摩活動,有力地促進了重大專項項目的開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
發揮學術委員會作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