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不到二十歲的嚴春福和村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選擇走出家鄉,外出務工。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嚴春福有了穩定的收入,但2017年父親病故后,讓他不得不考慮家中的老人和小孩。經過深思熟慮,他下定決心回到家鄉種植烤煙,成了村里最年輕的煙農。
在外打拼十余載 返鄉種植“黃金葉”
談到為何回鄉創業選擇種煙時,嚴春福說:“我選擇回鄉種煙,主要有幾個原因,一個是看到鄉親們通過種煙走上了小康,在短短的十幾年,家鄉昔日的泥瓦房如今已變成了一幢幢‘小洋房’,過去的沙石路鋪成了寬闊的水泥路,看到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心里癢癢的,覺得自己年輕,又不會比別人笨,留在家里發展一定更有優勢。第二個原因是在外打了那么多年工,嘗盡了外面的辛酸苦辣,家里人也沒有得到很好照顧。第三個是種煙有保障措施,煙草部門政策好,技術有指導,煙基水渠、煙基路直通煙田,最關鍵的是,隨著機械的普及使用,種煙變得更輕松。同時煙草部門在大力引導我們開展多元化增收,讓我們種煙的日子越看越有希望”。
勤奮探索種煙路 初種烤煙嘗甜頭
盡管嚴春福是個種煙的“門外漢”,但他長期在外打工,見識面廣,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長期關注現代農業,心里早就有了“種煙要有效益,必須運用新技術,走規模化種植”的想法。這種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他緊鑼密鼓的租賃了二十余畝土地,走上了探索煙葉種植的道路。無論是隆冬還是盛夏,不管是田間地頭,還是在烤房群落,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種煙是門技術活,不懂技術、不懂管理、不懂施肥、不懂烘烤,煙葉自然種不好、烤不好,也就難以賣出好價錢。為此,他特意把本村幾個種煙典型戶聘為“技術顧問”。煙技員看到嚴春福是首次種煙也對他關愛有加,為了增強他的信心和責任心,不但讓他承擔了180畝的育苗計劃,還每天到現場進行指導,碰上節假日,煙技員也通過電話、微信或視頻與他進行對接。從育苗、移栽、田間管理到煙葉采收、烘烤,初分保管,嚴春福都得到了煙技員和“技術顧問”的指導關心,再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嚴春福第一次種煙便取得巨大成功,當年種煙收入達到12萬元。
精打細算謀發展 降本增效顯成效
在初嘗甜頭之后,嚴春福開始琢磨如何降低種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他打算通過規模化連片種植,提高農機利用率,來解決請工難、請工貴的問題,從而達到減工降本、增加收益的目的。2018年,煙草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機補貼的扶持力度,嚴春福緊跟政策紅利,購置了大型起壟機農夫702、覆膜機、水肥一體機、烘烤燃燒機等煙用農機,同時把種植面積擴大到了50余畝。
“別人種煙費時費力,不但達不到規范栽培的要求,增加了種煙成本,而且在季節用工集中的時候,還要花高價錢到外村請‘高價工’。而我種煙基本用上了煙用機械,光成本每畝就比別人節約600元左右,不僅成本降下來了,田間作業質量也達到了要求,為優質高產打下了基礎。此外,我還利用空余時間,用農機去幫別人服務,每年可以賺個三四萬元。”天幫忙,人勤奮,2018至2019年,嚴春福一家連續兩年的收入都突破了30萬元。
天道酬勤人努力,致富道路更寬廣
短短的三年時間,嚴春福已積累了不少種煙的經驗,成為長汀館前鎮返鄉種煙創業的示范,并經過考核,被當地煙農合作社聘為煙葉收購分級員。對于今后的發展,他有更多考慮:“在種煙技術越來越成熟的今天,我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把種煙成本降低,提高效益,利用自己的煙用機械開展農機有償服務。同時好好利用煙農合作社這個平臺,把連片種植烤煙的田塊租賃起來,進行煙后雜交水稻制種,既可以解決煙葉種植后如何續種農作物的問題,又能滿足煙田生產水旱輪作的科學耕種要求,從而提高經濟收入。”
回顧自己的返鄉種煙創業之路,嚴春福在感嘆自己正確抉擇的同時,也表示很幸運,受到煙草部門的政策扶持和親朋好友的熱心幫助,再加上自己的吃苦耐勞,連續三年迎來豐產豐收,讓家庭收入有了穩步提高。談到未來,嚴春福難掩激動之情:“種煙能致富,回家種煙,跟著煙草部門干,這條路我算是走對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