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城關煙站,盡管煙葉收購正酣,但給人的印象卻是悠悠然、靜悄悄。
何以出現這樣的場景?這得益于他們精心打造的標準化煙葉收購“速度+質量+規范”模式。
速度在一點一滴中加快
“小戶售煙半小時,大戶售煙1小時。煙農售煙從進站到出站嚴格界定時間,是我們對煙農的鄭重承諾。”城關煙站站長朱順成自豪地說。
“入戶預檢+約時定量”保證了售煙的井然有序。每名預檢員每村分包6戶煙農,當天預檢結束后,統籌安排煙葉交售計劃表,精確到人、到量、到時。信息確定后,等到煙農前來售煙時,將身份證放在刷卡區,通過攝像頭認證后,才能進站交售,賣煙實現了“零等待”。
“按戶叫號+隨機派工”確保收購流水線按部就班進行。派工系統是城關煙站特有的封閉式收購第一環節。兩名工作人員按照身份證與煙農產購合同本填寫《專業化分級派工單》,計算機按照排號隨機分配分級作業隊。確認叫號派工后,按時間、編號、卡號、分級區號詳細記錄,由派工員簽字確認后方可進入封閉式收購流水線。
“分級裝筐+專人專責”保證了煙葉分揀忙而不亂。走進收購棚,由6名分級工組成的專業化定級作業隊,將煙葉按部位去青去雜處理后,質管員將檢驗合格后的煙葉交由定級員定級裝炕。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不僅提升了等級純度,降低了勞動強度,還加快了收購速度。
質量在嚴管重處中提升
每天3.5萬斤的收購量、1小時以內的售煙速度,煙葉等級質量該如何保證?
無差別質量管理制度扎緊了“籬笆”。“磅組收購區質量控制看板”“班組日考核表”“收購人員好人好事表揚獎勵欄”“收購人員違規違紀曝光處罰欄”……收購棚墻上記錄詳細的公示板上,獎罰并用狠抓質量標準落實的痕跡見證了一切。
網格化質量監管程序界定了“優差”。每天的預約交售戶數、交售數量、不合格數量、不合格原因;每個分級班組的日分揀量、合格率、排名;每天好人好事及其獎勵情況;每天違規人員的懲罰結果;分級班組每天爭相搶掛的優秀班組流動紅旗……分級、復檢、推筐、質檢、保管等各個環節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每天考核,考核獎懲直接兌現到工資中,讓各個崗位的人員都干勁十足。
創新型質量獎懲機制放大了“效應”。每日班前點名、宣誓、質量總結點評;班中巡回督導、隨查隨改;班后總結報告、匯總結果……這一套總結到日、點評到人、督促到點的質量管理方案,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質量創先爭優氛圍。
規范在循序漸進中加持
煙農樂呵呵地賣煙,質量仲裁組沒了用處,廉政舉報箱成了擺設,舉報電話也沒了聲響……“一套”煙農誠信體系,“兩項”管理措施運用,“三把”利劍共同管護,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收購前,煙站組織煙農填寫《煙農售煙承諾書》,在煙站設置煙農“紅黑榜”,對不按約定時間和約定量、青雜比例超過10%的煙農放入“黑榜”進行公示,使其“紅臉出汗”。對誠信度不高的煙農,在“煙農星級評定”中對其做降星處理,并將結果作為來年合同分配管理的重要依據。通過煙農星級管理和合同管理兩大抓手,促使了煙農規范意識的樹立。
河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派駐的第一站長、第一主檢、駐站紀檢員“三大員”的加入,就像三把利劍,斬斷了賣煙傳統“老套子”;關進了規范收購的“鐵匣子”;對準了煙葉等級質量標準一致“眼眸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