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勝在自家門前對煙葉進行初分,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楊揚 攝
當下的福建省三明煙區,天高云淡,萬里晴空,煙葉采收后的煙田里,煙后稻正在收割。看著自家田地里隨風搖曳的稻株,建寧縣溪源鄉蔣坊村煙農黃華勝的心情就如這秋日的天氣一樣清爽。
“我種煙已經整整20年了,以前我家是省定貧困戶,靠著種煙才一步一步脫了貧”,黃華勝說。
2014年,黃華勝的愛人查出得了鼻咽癌,除了高額的醫療費令人犯愁,更讓黃華勝為難的是,馬上就要育苗和移栽了,自己卻實在沒有時間再下地干活,這17畝煙葉是種不成了——老婆看病、孩子上學還指著它們呢!
“煙草部門的同志得知我的情況后,很快就安排人到我家里慰問。更讓我暖心的是,他們還把我眼看要撂荒的煙田管了起來,專門協調人員和村民們一起幫我照料煙葉……”黃華勝回憶說,“地里有人看著,我一門心思照顧老婆,她的病終于好些了。緊接著,第二年大女兒又考上了大學,每年學費要一萬多元。要不是有煙草的同志們幫我,那兩年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三明地處閩西北,是中央蘇區核心區,煙葉是促進地方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三明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秉承“心系煙農、共同發展”服務理念,做大做強煙葉產業,全心全意促農增收。
煙葉長勢喜人。楊揚 攝
2017年,三明市財政局、扶貧辦、煙草局共同出臺《關于煙葉稅助推貧困村脫貧的指導意見》,涉及全市26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2017至2020年,全市累計實現煙葉稅10.43億元,實現煙農售煙收入49.03億元,26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種植煙葉實現脫貧。2020年,全市1.51萬戶煙農戶均收入達到8.52萬元。
“人勤地不懶,土里刨出錢。”在抓好核心產業的同時,三明煙草部門也動腦筋想辦法,充分利用煙田、烤房等資源提高“生金”能力,以“煙葉+”模式構建產業綜合體,尋求更大的增產增收空間。
利用密集烤房烘干種子。楊揚 攝
“煙葉+”,加上的是特色,加出的是效益。他們經過深入調研,篩選出煙后種植有機稻、優質稻和雜交水稻育種(簡稱“煙后制種”)等項目,通過煙葉后作經營鼓足煙農“腰包”。
建寧縣是全國最大的縣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從2018年開始,建寧在全縣范圍內著力推廣煙后稻制種產業,在溪源鄉開展整鄉推進試點。
“我們優選4家種業公司,采取‘制種企業+煙農合作社+煙農’的模式,統一對接制種生產。”建寧縣局(分公司)副經理陳承亮介紹說。
對于“煙葉+”帶來的效益,黃華勝對此深有感觸:“你可別小瞧了這小小的稻種,就是它,讓煙田種完‘金葉子’再產‘金種子’,從‘一季收’升級到‘兩季賺’。今年我種了24畝煙,收入12.8萬元。再加上全部又搞了水稻制種,還能再賺個7萬元。刨去成本,掙上它十三四萬元不成問題!”說起今年的收成,黃華勝喜上眉梢。
目前,全市煙后稻制種規模約10萬畝,還有河龍貢米、優質糯稻等水稻產業規模約6萬畝,每年可幫助煙農增收近1.4億元。
密集烤房烘干竹筍。楊揚 攝
截至2019年,三明煙區已改造11319座密集烤房用于烘干稻種、稻谷、筍干等農副產品,煙農僅依靠烘干或晾曬成本的降低,每年便可實現增收約1200萬元。
煙葉種植穩定發展,多元產業協同互補,現在三明煙區煙農們的收入節節攀升。他們耕耘在山谷、縱橫于阡陌,也馳騁在鄉村振興、致富增收的康莊大道上。
“靠著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煙草部門的用心幫扶,這些年的溝溝坎坎我才能一路走過來。今年大女兒考上了研究生,二女兒高考也順利上了本科,一家人更有奔頭了。我覺得現在的生活才是最有滋味的,因為熬過了苦,才能覺出日子的甜!”對于未來,黃華勝充滿信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