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梳子’能省錢,今年幫我省了好幾十人的用工錢!”11月2日,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大矣白村煙農張付元高興地說。張付元口中的“梳子”,其實是當地煙區大力推廣的梳式煙夾。
大矣白村是傳統的烤煙種植村,以往煙葉從煙田采摘后,需用細繩將其一片片綁在比大拇指稍粗、一米多長的竹竿上送入烤房烘烤,這一操作過程即為編煙。
46歲的張付元種植烤煙已近30年,在他的記憶中,編煙的傳統已不知延續了多少年。
“不怕你們笑話,我寧可在煙田采上一天煙葉,也不愿編兩個小時煙。”張付元笑著說。
張付元為何如此“懼怕”編煙?
原來,為了避免鮮煙葉因擠壓、摩擦而導致烘烤后質量降低,在編煙過程中需全程站立操作,幾個小時下來,手指被細繩勒得生疼不說,腰腿也撐不住。隨著年歲漸長,對這樣的勞作,張付元有些吃不消。
張付元不僅種植烤煙的時間長,而且是烤煙種植大戶。為了進一步增加收入,去年他種了36畝烤煙。眼看著地里的煙葉一天天成熟,他喜在心頭,卻愁上眉頭——千竿煙葉待編,自己和妻子、兒子不吃不睡也忙不過來。
煙葉成熟的時節,也是當地熱銷蔬菜大規模上市的時間,村里的富余勞動力很大一部分都去幫忙采摘蔬菜了。為了不延誤最佳的采烤期,張付元花了1萬多元,前后高價請了70多個人幫忙編煙。“這1萬多元原本可以省下來的,可是沒有辦法。”提起此事,張付元有些不甘心。
去年烤煙交售結束后,張付元一算賬,收入近15萬元,這一結果讓他感到很滿意。今年,他種了30畝烤煙,雖然種植面積比去年少了,但編煙的工作量仍然很大。
正當張付元對編煙又犯起愁的時候,“及時雨”到了——瀘西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持續加大對煙農的扶持力度,免費提供梳式煙夾及工作臺給大家使用。根據今年的烤煙種植面積,張付元分配到了500個梳式煙夾的使用權。
梳式煙夾為不銹鋼制成,在工作臺上將鮮煙葉分類平鋪,數十個長釘狀的齒牙上下一合,一夾煙葉即可入爐。心細的張付元算過,用梳式煙夾夾煙用時僅為用竹竿編煙的三分之一,而且使用梳式煙夾后,節省了1萬多元的請工費用。
近年來,瀘西縣局(分公司)通過補貼的方式,向全縣煙農提供43萬余個梳式煙夾,降低編煙用工成本300多萬元。“明年我們將繼續加大梳式煙夾的補貼力度,讓大家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瀘西縣局(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