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云南省宣威市熱水鎮圍繞年度煙田殘膜回收目標任務,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推進殘膜回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該鎮烤煙種植面積廣,煙農隊伍龐大,煙田殘膜存量多,污染治理壓力較大。為有效推進煙田殘膜污染治理工作,實現煙葉可持續發展,該鎮著力做好統籌協調聯動,煙葉站與尚營種植專業合作社、各村組加強協作,以政策宣傳為先導,引導煙農積極清理回收煙田殘膜。在回收工作中,全鎮按照工作方案壓制責任,層層傳導壓力,人人履職盡責。煙葉站點職工、烤煙科技員加強對回收工作的指導服務,對運往回收點的殘膜質量進行嚴格把關,確保達到驗收標準。
秋收一結束,熱水村委會便組織煙農開展殘膜回收工作,對所有煙田地塊里的殘膜進行撿拾回收,讓“白色污染”遠離煙田。村主任陶敏說:“殘膜清理情況對烤煙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這幾年我們連續發動農戶展開殘膜撿拾回收,一畝地能回收七八公斤殘膜,煙田的環境得到逐步改善,煙葉的數量和質量也提高了,增加了煙農的收入,他們都很樂意到地里撿拾殘膜”。
在殘膜交售現場,我們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殘膜進行清選、晾曬、稱重、登記,各環節工作都有序進行。他們按照回收標準,對合格殘膜稱重后進行記錄考核,嚴格控制殘膜中雜質含量,同時堅決維護煙農利益。同時,為確保殘膜回收補貼發放公平、準確,工作人員還對殘膜回收標準、各煙農上交數量等進行全程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這段時間,我們把其它工作都暫時擺下,村委會所有人員都集中起來分片負責,帶領農戶趁著天氣,加緊田間殘膜撿拾回收,效果還不錯。與往年不同,由于是村組干部和煙葉站職工帶頭示范,引領作用大,農戶看得見,也跟得緊,回收進度很快”,岱海村委會主任陶德奇這樣說。的確,正是由于有了這種組織發動和示范引領,凝聚了人心,農戶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殘膜清理和回收工作中來,很大程度改善了煙田種植環境。
對此,煙葉站站長鄧濤告訴我們:“這幾天,我們全鎮已完成殘膜清理和回收40000多畝,進度快的原因,一是鎮村組干部和煙葉站的人員認識到位,干部職工士氣高、信心足,相互協作較好,推進工作力度大;二是合理優化的工作措施,工作安排、組織發動和宣傳培訓得早,節省了時間;三是監督檢查嚴格,凡是煙葉采收后的地塊,對不清雜、不撿拾殘膜和雜物不拉出地的,嚴格按照煙草部門各項規定和要求,堅決進行嚴格考核”。
為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烤煙污染防治。今年,宣威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積極打響殘膜回收攻堅戰,引導煙區農戶重點對規劃輪作的煙區區域開展殘膜綜合整治,做到及時收集、定點回收和及時轉運、合理利用,最大限度降低煙田地膜殘存,還煙田于自然,實現煙草綠色發展。各地積極做好薄膜污染防治,加強薄膜監督管理,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對農膜的使用、回收、再利用及監管等環節逐漸加以規范,有效地保護和改善了耕地地力和烤煙生態環境,實現了烤煙產業可持續發展。
窯上村村民王開闊種植了13畝烤煙,在煙葉采收結束后,又忙著種植些綠肥在田里改良土壤,這些天來,他家正在忙著清理殘膜。“這樣一來,不僅減少了地里的殘膜對烤煙和土壤的危害,對明年種煙也大有好處,而且煙草公司對殘膜回收還有補貼,既減輕了我們的生產壓力,也提高了我們收入,是個好事情!”王開闊這樣說。
據了解,宣威市熱水鎮今年種植烤煙7萬畝,地膜覆膜面積達到百分之百,為提高煙農的環保意識,當地通過多種形式向種植農戶宣傳廢舊殘膜回收利用知識和相關政策,全力消除“白色污染”,保護煙區生態環境。
廢舊殘膜作為烤煙生產的污染品,其回收處理一直是人們較為頭疼的“老大難”問題。自國家啟動地膜污染防治工作,特別是加大不可降解地膜回收、優質地膜推廣工作以來,宣威煙區的殘膜污染逐步得到了控制。在營溝村的殘膜回收點,合作社社長胡興明介紹道:“農戶現在的秋收秋種工作已經結束了,工作重心已轉入撿拾回收廢舊殘膜上來,家家戶戶都在加緊進行廢舊殘膜撿拾回收,殘膜污染治理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因為是‘有償回收’,農戶們撿拾廢舊殘膜送到我們回收點的積極性很高”。
宣威市依據國家煙草專賣局“一控一增二基本”,即嚴格控制煙田地膜殘留總量,增加煙用地膜厚度,煙葉生產全面使用厚度0.01mm的黑色地膜,當季煙用地膜基本回收和基本再利用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廢舊殘膜污染治理工作,圓滿完成廢舊殘膜污染治理目標。要求各煙區優化工作措施,及時組織撿拾回收和再利用,嚴格補貼政策落實及程序控制。為鼓勵和引導農戶和合作社參與地膜殘留污染治理工作,堅持按斤計補的原則進行補貼。殘膜回收按每公斤2元進行補貼,其中補貼合作社每公斤0.20元,直補煙農每公斤1.80元。方案明確規定,要組成聯合檢查驗收組對煙田污染進行100%檢查驗收,據實核算補貼。
目前,該市的煙田殘膜撿拾回收工作已經過半,部分鄉鎮已接近尾聲,殘膜回收達到了預期目的,為保障煙草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