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師傅,那壩上的10多畝地也能種煙嗎!”
“可以!”
12月1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高樂山鎮小模村6組煙農肖傳丹在選擇種煙土地的時候,真誠地請高樂山煙葉收購站共產黨員、小模磅組組長謝參紅當“參謀”。當他得到謝師傅肯定的答復后,又吃下了明年種煙的“定心丸”,一心一意要在改行種煙道路上有所作為。
30有余,精明能干、勤勞上進的肖傳丹、邢丹夫婦是該縣今年才開始種煙的職業煙農。
9年前,風華正茂的肖傳丹、邢丹夫婦懷揣著脫貧致富的夢想,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擠上南下的列車,過上打工掙錢的日子。幾年間,夫婦倆利用學到的水電安裝手藝,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淘到了人生道路“第一桶金”,過上了紅紅火火的日子。
然而,受到今年疫情影響,外出打工受阻,夫婦倆在煙葉技術員的支持和幫助下,改變了外出打工的念頭,拿定了改行種煙的主意。
“歲末年初出現疫情,不能出門找錢,但可不能等到將打工攢下的錢‘坐吃山空’了再想辦法呢。”足不出戶的夫婦倆在心里告誡自己。
正當他倆在為鞏固脫貧成果、另尋增收渠道發愁的時候,進駐該村的咸豐縣煙葉分公司尖刀班班長李滿良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與謝參紅相約一起去到他家,做起了他倆租賃土地種煙的思想工作,為該縣吸納能人種煙、優化職業煙農隊伍、推進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李經理和謝師傅來動員我租地種煙,我和愛人經過考慮和商量,覺得公司在幫扶村里這些年,在宣傳落實黨的惠民政策、修建道路、開展技術培訓等方面辦了很多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肖傳丹略一思忖接著說:“特別是集中流轉土地并進行改良,發展煙葉產業,不僅帶富種煙人,還讓不少留守在家,無所事事的鄉里鄉親有了幫煙老板干活掙錢的機會。”
“當時,我一點都沒猶豫就拿定了租地種煙的主意。”邢丹的支持,堅定了肖傳丹要“赤膊上陣”,嘗試種煙增收的念想。
夫婦倆簽訂種煙合同后,就投入資金購買耕整機、打孔機、農用車,在煙葉技術員的指導下,請左鄰右舍的鄉親們當幫工,開始了75畝煙田的耕地、起壟、移栽……
“第一年種煙,謝師傅三天兩頭往地里跑,給我倆講栽煙技術,管理方法,唯恐在哪個環節出現差錯,影響地里的煙葉生長。”肖傳丹打心眼佩服煙葉技術員“保姆式”的服務。
然而,不作美的天公竟然捉弄起了夫婦倆。長期持續出現的強降雨氣候光顧煙田,煙葉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在災情出現后,李經理、謝師傅他們趕到地里,教抗災救災方法,幫著管理煙田,與保險人員進入煙田,核定災害損失,讓我看到了希望。”李滿良與謝參紅指導并幫助開展抗災自救,鼓足了肖傳丹抗災奪豐收的勇氣。
好事多磨,飽受嚴重自然災害折磨的煙田,煙葉產值總是不盡人意。
“我選擇的土地雖說沒有被水淹、煙葉沒在‘水上漂’,但長期浸泡在雨水里的煙田,在成熟采烤的時候發生病害。”嚴重的煙葉病害讓肖傳丹始料未及。
“盡管謝師傅手把手教我們如何采收、烘烤特殊氣候條件下的煙葉,可烤出來后總是不盡人意。”邢丹的臉上不時流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春去秋來,肖傳丹、邢丹夫婦還是在慢慢期盼中迎來了收獲的季節。
“連受災損失達40%的那36畝煙田一起算,種的70多畝烤煙,總共賣了14000多斤煙葉,收入達到20多萬元,畝平收入超過了2700元。”煙葉交售結束后,肖傳丹、邢丹夫婦盤算起了一年的種煙收入賬。
“別忙,算算除去各種開支了,看看還有多少‘余錢剩米’。”
“加上你我做的活路錢,一共有5萬多吧。”肖傳丹略一思忖,得出了令夫婦倆較為欣慰的答復。
“那災害損失賠償了,又有差不多1萬元的入賬。”
“嗯。”
“第一年種煙受災,還有幾萬元的收入,看來種煙這條路應是走對噠!”
“對呀,改行種煙有奔頭!”
入冬以來,肖傳丹、邢丹夫婦“續請”煙技員當“參謀”,租賃適宜土地,確定種植計劃;組織勞力進入農田,清理雜物、冬耕煙田,信心十足地要在適宜種煙的土地上,書寫種煙增收、鞏固脫貧成果新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