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常錫波,是山東濰坊諸城市賈悅鎮李二官莊村的煙農,從2009年開始經營煙葉家庭農場。種煙實現了我的創業夢想,讓我過上了幸福生活。
回顧自己多年經營煙葉農場的經歷,并不是一帆風順,期間遭受了兩次重大挫折,對我打擊都特別大。然而,在山東濰坊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干部職工的幫助下,我都挺了過來,兩次都實現了成功“逆襲”!
△常錫波在清理煙田煙杈 王源 圖
20世紀90年代初,初中畢業后,我沒考上城里的中學,就回村跟隨父母種地。結婚后,又去鎮上的鑄造廠當了幾年工人。2008年冬,當地政府和諸城市局(分公司)積極引導發展煙葉家庭農場。我瞅準時機,回村承包了70畝土地,在諸城市局(分公司)的扶持下,蓋起了標準化烤房,和妻子一起經營起了煙葉農場。
開始幾年,農場經營較為順利,每年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家庭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然而201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差點讓我放棄了農場經營。
2014年夏,我搭乘朋友的農用車進城,途中遭遇了車禍,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我多處骨折,住院兩個多月才保住性命。治療費用花去了全部積蓄,還欠下了十幾萬元的債務。當時農場里的煙葉正值旺長期,接下來將進入關鍵的采烤環節,可一家人都在為我的傷情奔忙,根本沒心思照看地里的煙葉。
困難時,幸虧有諸城市局(分公司)的幫助。當洛莊煙站黨支部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與我結成了幫扶對子,由煙站黨員志愿服務隊接管了農場煙田管理,煙站還聯系合作社為農場提供采收和烘烤煙葉的專業化服務。
那種情況下,我的農場還收入了8萬多元。事后想起來,不僅要感謝煙草部門,還要感謝許多幫助過我的鄉親。
△煙技員對常錫波(右)進行分級技術指導 王源 圖
2015年初,由于身體原因,我本不打算繼續經營農場了。那時,不想再給煙站增加麻煩,勉強經營下去,自己很過意不去。當時的洛莊煙站站長王海晏和煙技員楊啟武多次上門做我的工作,幫我樹立信心,也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的農場才得以繼續經營下去。
遭受了這次磨難后,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種煙上,并很快被諸城市局(分公司)、當地鎮政府評為“種煙能手”“科技示范戶”,還多次被邀請參加鎮上、市里的煙葉生產技術培訓班,向煙農分享自己的種煙經驗。
2016年,諸城市局(分公司)實踐煙葉種植模式創新,先后開展了“小麥+烤煙”“油菜+烤煙”等一年兩作模式的示范種植,我有幸被洛莊煙站選為“一年兩作”種植模式的首批示范戶。
2016年秋,在煙站的指導下,我拿出10畝煙田先種一茬冬小麥,來年收獲小麥后再接著移栽上煙苗,與先期常規方式種植的煙葉進行對比。到秋后烘烤結束,經算賬,農場10畝6月初才移栽的煙葉雖然產量比常規種植略低一點,但管理費用和生產成本大大降低,總體收入一點都不低。
2017年、2018年,我又先后種植“小麥+烤煙”10畝、20畝,都取得了成功。通過試種我發現,采用“小麥+烤煙”模式種植的煙葉生產周期短、用工少、病害輕、管理輕松、易采易烤,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我在“烤煙+”一年兩作種植模式上的成功做法,引起了諸城市局(分公司)的注意,他們派人進行跟蹤調查總結,并向全市推廣我的種植經驗。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9年8月16日下午3:30左右,一場百年不遇的雹災不期而至,前后20分鐘,造成我經濟損失40多萬元。
那天,我帶著工人開始第一輪采摘,望著成熟的煙葉,心情非常好。剛采了不到半小時,天空突然烏云密布,狂風大作,一聲炸雷響過之后,雨點夾雜著冰雹瘋狂襲來。工人們快速藏到了車底,我則躲避不及,頭被冰雹打破。等我轉過身來,地里只剩下煙稈,煙葉一片沒留。一年的辛苦頃刻間化為烏有,讓滿心歡喜的我如墜入了萬丈深淵。
那段時間,我一度心灰意冷,真想從此不再種煙了。這個時候,諸城市局(分公司)的領導和技術員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安撫我的情緒,協調保險公司理賠,還幫我爭取來了救災補助,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讓我重新鼓起了繼續經營煙葉農場的勇氣。
2020年,在煙站的幫助下,我又重新流轉了土地,湊足了資金,種植了71畝烤煙。這一年,我瞄準培育“中棵煙”目標,在施肥、澆水、綠色防控、成熟采收、精準烘烤等方面下功夫,生產出了質量上乘的煙葉,交售上等煙比例達76.6%,畝均實現效益5200元,去掉所有開支,實現純收入20多萬元。
說句心里話,在我十多年的農場經營生涯中,煙草公司對我幫助最大,幫我實現致富夢想,尤其在我遇到挫折時,始終對我不離不棄,讓我深受感動。他們真心實意幫助煙農,全心全意為煙農,是我們煙農值得依靠一輩子的靠山!
(山東諸城市賈悅鎮李二官莊村煙農 常錫波 口述 山東諸城市局<分公司> 王源 整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