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作為川北優質烤煙的核心產區,為推動烤煙產業實現全面恢復性發展、可持續穩定發展、綠色低碳發展和轉型高質量發展四大戰略目標,始終深度聚焦種植主體這個關鍵核心,始終堅持“煙農至上”的產業發展理念,通過千方百計促進煙農增收,幫助煙農致富,穩定煙農隊伍,帶動一方百姓,鞏固脫貧成果,從而共同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煙草行業作為地方重要的涉農部門之一,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負有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現本人結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十四五”如何進一步拓寬煙農增收路徑、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談以下體會。
做精做強煙葉產業縣,實現主業穩定增收。
促進煙農增收,必須緊緊立足煙葉主業,通過持續提升種植規模化、服務專業化、生產標準化水平,從而進一步降低煙葉生產種植成本,提高煙農種煙效益。
發展適度規模生產。“十四五”期間,將按照“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思路,結合烤煙生產煙地輪作,道路暢通,電力保障,烤房需求以及煙農種植習慣等因素,進一步優化種植區域布局,穩步創新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有序引導土地經營權向職業化煙農、家庭農場等流轉,將優質煙地經營權長期固定流轉到種煙大戶和職業煙農手中,確保烤煙產業規模保持長期穩定,從而為煙農持續增收奠定堅實基礎,力爭實現到“十四五”末,全縣煙農戶均種植面積穩定達到40畝以上。
有效降低種煙成本。全面落實“節約一個工,增收一百元”降本舉措,以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為載體,持續推進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經營,進一步降低種煙勞動強度,提高種煙比較收益。持續擴大煙葉綠色防控示范推廣規模,不斷優化綠色防控技術措施,全面實現煙草病蟲害防控由化學防治為主向綠色防控為主的轉變,從而有效減少煙農農藥投入成本。進一步改進施肥技術,示范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引導增加農家肥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畝均化肥投入成本。有效盤活現有存量農機,積極推廣田間農業機械化作業,進一步提高機耕、起壟、植保機械化作業水平和作業效率,顯著降低用工數量。著力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依托科研項目,結合各自生產區域條件,創造性對現有生產技術進行升級,全面落實濕潤育苗、深栽密植、平衡施肥、帶莖砍烤等實用技術,切實幫助煙農降本增效。
持續提升質量收益。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以提高煙葉質量安全性和煙農收益為目標,進一步提升煙葉生產技術到位率和管理到位率。一是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堅持“優勝劣汰,優中選優”的選人用人原則,綜合參考政治素質、道德品行、文化水平、職業技能、年齡體質、管理能力、敬業精神等因素,突出重要關鍵條件,切實配齊、配好、配強基層煙葉服務人員,建立一支讓行業放心,讓政府認可,讓煙農滿意的隊伍。二是加強網格化管理服務。以煙點為單位合理劃分服務網格,明確工作責任,把網格作為生產管理、服務煙農、考核檢查的基本單元,引入績效考核機制,網格服務業績與煙技員工資績效掛鉤。三是加強適用技術落實。進一步優化完善生產技術方案,提升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實用性。科學制定生產風險防控預案,進一步完善災害應急技術措施,力爭煙葉主業收入戶均穩定達10萬元左右。
綜合利用行業資源,實現輔業補充增收。
在充分利用行業資源助推煙農輔業增收方面,劍閣將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進、防控風險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有序推動實施。一是建實建優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將充分依托普安煙葉專業合作社增加土地流轉數量,進一步擴大普安標準化煙葉種植示范園區規模,并全面推行“煙葉+蔬菜”、“煙葉+綠肥+養殖”的多種經營模式,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煙葉和非煙產業雙品牌,持續穩定增加社員收入。二是充分利用和有效盤活閑置資產。充分利用該縣現有育苗大(中)棚、密集烤房、煙用農機等資源,采取“租賃行業資產+社會資源入股+合作社經營”的模式,積極開展生物質燃料生產加工試驗;從育苗大(中)綜合利用入手,開展花卉、經濟作物等農產品種植;從密集烤房綜合利用入手,利用烤房的閑置季節和閑置烤房,開展木耳、蘑菇等食用菌生產;從煙農農機利用入手,在非煙季節,引導合作社向大農業服務,收取服務費用,著力解決當前生物質燃料供給不穩定、行業資產閑置浪費、合作社和煙農增收增效路徑較窄、效益提升緩慢等現實問題。三是積極探索推動產業發展綜合體建設。以煙葉園區為依托,在“公司+合作社”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地方黨政和社會企業拓展延伸,試點建設“公司+合作社+地方黨政+社會企業”的產業發展綜合體,通過合作社集中流轉優質土地資源、整合地方黨政項目資金和行業補貼政策、引進社會企業技術和市場訂單,探索發展“煙葉+非煙作物”的產業組合。
劍閣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普安鎮中坪村標準化煙葉生產示范園區
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縣煙葉育苗中棚利用率、烤房群利用率、農機綜合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煙農戶均輔業增收穩定達1萬元左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