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中國煙草》 現代煙草農業正在向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方向發展,人們對煙草及煙草制品的安全性要求更高,行業一直嚴格控制化學藥劑在煙草生產過程中的使用,安全成為煙葉生產中堅守的“底線”。
行業一直把農藥殘留監管作為煙葉生產管理的重點之一,通過制定標準、農藥推薦使用、病蟲害預測預報、病蟲害綠色防控、煙葉GAP管理、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等一系列措施的綜合運用,建起對農藥殘留進行有效管控的“高壓網”。
中國煙葉公司于2000年建立了煙草農藥藥效對比試驗網絡,篩選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在煙草上推薦使用,每年以發布《煙草農藥使用推薦意見》的形式向社會公布推薦使用的農藥品種及其防治對象、常用量、最高用量、施藥方法、最多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同時將47種毒性和殘留較高的農藥品種或化合物列入禁用名單,以從源頭上對農藥品種進行遴選和控制。
此后,行業多次發布標準來嚴格規范煙葉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2010年,煙葉公司起草了《煙草田間農藥合理使用規程(YC/T 371-2010)》并由國家局以煙草行業標準發布,規定了在煙草大田使用的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使用方法及安全間隔期,對農藥殘留進行過程控制。2014年,行業制定發布了中國煙草總公司企業標準《煙葉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YQ 50-2014)》,規定了煙葉中123種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為煙葉農藥殘留檢測和控制提供了限量標準。同時,通過行業質檢體系的建設,建立覆蓋全國的煙草質量安全監測網絡,并不斷提升檢測能力和檢測水平。
除了農藥,農用地膜也是煙葉種植過程極易產生的“白色污染”。
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曾統計,貴州每年地膜覆蓋農田面積400萬畝左右,地膜使用量2萬噸左右,農膜1萬噸左右。由于農民缺乏農地膜殘留對土壤結構破壞的認識,又無回收利用的機制與渠道,導致大量農地膜殘留在煙田中,既破壞土壤結構和生態環境,又浪費了不可再生資源。
貴州煙區積極探索農地膜回收,將回收后的農地殘膜經過清洗、干燥、造粒、注塑等程序,加工成煙草育苗托盤、立體育苗架、收購筐籃等,并按基地單元或鄉鎮設置廢舊農地膜回收點,每個點年回收總量50噸左右。一個縣或幾個縣設置廢舊農地膜加工點,年加工能力200噸左右,同時形成了“市場化運作、以舊換新、補貼引導”三種廢舊農地膜回收方式。
云南曲靖也把煙田廢棄地膜回收作為構建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體系的重要一環,引導農戶自覺自愿開展廢棄地膜的清理。僅2015年,曲靖煙區的廢棄地膜回收總量就達到1萬噸以上,有效減少了對農業環境的污染。
如此種種,從觀念到行動,從土壤到植株,從田間生產到廢棄物的利用,行業廣大煙區正在全力以赴地綠化土地、綠化煙區、綠化家園。
2013年,行業進一步出臺《煙草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對煙草種植、烘烤、收購、儲藏和運輸進行全過程控制,積極構建“優質、特色、生態、安全”煙草農業體系,成為煙葉田間生產過程中質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的有力抓手。這種生產管理模式,大大改變傳統的煙葉生產管理方式,為煙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管理支撐。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之路,是行業長久以來堅持的路線,綠色生態安全也成為中國煙草的一個金字招牌,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時期行業綠色發展之路將走得更加堅定,前景也愈加廣闊!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