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首,一幅可圈可點的煙葉發展圖景在“天府之國”四川鋪開。
2021煙季,四川煙區錨定高質量發展實干篤行,落實“穩”的要求,計劃任務全面完成,煙葉規模有效穩固,煙農效益大幅提升,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實現“進”的突破,煙葉高質量發展態勢穩中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提檔升級,煙葉生產經營管理持續提升,煙葉流通管理改革成效顯著,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穩中求進、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四川煙葉高質量發展探索實踐如火如荼。在2022年全國煙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四川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總經理董秀明通過視頻方式介紹四川煙葉發展經驗,“防止煙田煙農‘雙流失’穩固四川煙葉基本盤”的主題交流發言,為行業統籌推進“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提供良好借鑒。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行業之所以始終高度重視煙葉產業發展,究其根本,正在于此。揮手告別2021年,攜手共進2022年,董秀明表示,四川煙草商業將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局黨組工作部署,堅決落實穩產保供,持續提升煙葉品質,努力滿足工業需求,穩煙田、育主體、提質量、優供給,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原料支撐、貢獻四川力量。
從全局謀劃一域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家局黨組反復強調,要堅持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謀劃推動煙草工作。
四川土地肥沃,擁有優越的光熱水土自然條件,是優質煙葉生產適宜區。經過10多年接續奮斗,全省形成了覆蓋7個市州、25個縣、242個鄉鎮的煙區格局,孕育了以“清甜香”風格特征為代表的特色優質煙葉,成為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優質煙葉基地,煙葉早已成為煙區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
盡管四川煙葉發展成效顯著,但與全國情況類似,在大力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煙區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各類非煙產業發展迅猛,煙葉種植區域逐步向山區、丘陵轉移,核心煙區、優質煙田流失,煙農隊伍老齡化、戶數減少,煙葉生產面臨“誰來種”“在哪種”的現實拷問,煙葉發展主要矛盾從“控規模”轉向“穩產業”。
由“控”到“穩”,凸顯形勢重大變化,四川煙葉發展面臨的挑戰不斷增多、壓力不斷增加。調查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省基本煙田流失面積超過100萬畝,個別種植區域海拔超過2400米;煙農戶數縮減近半,煙農隊伍老齡化、文化水平不高問題突出。
困難挑戰是發展的常態,關鍵在于,是畏懼踟躕,還是迎難而上?“十四五”開局,四川省局(公司)黨組緊緊圍繞“三農”工作大局,認真貫徹行業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為誰種煙”四大課題,一項一項謀劃、解決和突破,明確了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奮斗方向和主體思路。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四川煙區把穩固煙葉基礎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探索推進煙草農業現代化、提升原料保障能力、增強產業發展動能的路徑,加強基本煙田保護、加快煙葉生產現代化轉型、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煙葉產業融入大農業等一系列實踐行之有效,煙葉高質量發展步伐穩健有力。
穩固煙葉基礎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做好“三農”工作重大決策部署的堅定行動,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是穩定行業經濟大盤的堅強保障。
“十四五”開局之年,四川煙區順應農業農村發展大勢,全力做優做強煙葉產業,集中連片種植規模、機耕作業率、上等煙比例、戶均收入、畝均產值等指標均創歷史新高,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助力了鄉村振興,取得的新成效、呈現的新氣象熔鑄成奮進新征程的堅實根基。
以一域服務全局
走進冕寧哈哈現代煙草農業園區,5萬畝煙田集中連片,昔日不宜耕種的爛河灘,如今是100%旱能澆、澇能排、機械作業、專業服務的“金土地”;放眼涼山彝族自治州,以煙穩蕎、以蕎促煙,煙蕎和諧共生,形成資源高效利用、產業共同發展的相融共生體系……2021年盛夏,煙葉生產規模全省第一的涼山煙區成功承辦全國煙葉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實實在在、可圈可點、可學可推、可追可及的四川煙葉工作經驗和做法,令同行眼前一亮。
保護基本煙田,穩住規模總盤,優化產能布局,是四川煙區根據煙葉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在“十四五”作出的積極應對。
針對優質煙田流失問題,四川煙區千方百計“穩煙田”,實行基本煙田“劃定—使用—保護”閉環管理,加速構建煙區優化和煙田保護“地久天長”新格局。“地”即創新土地流轉模式,“久”即基本煙田保護,“天”即加快高標準煙田建設努力解決“靠天吃飯”問題,“長”即爭取黨政長遠政策支持,做實鄉村振興的煙葉產業基礎。
2月20至21日,四川涼山煙區全面啟動抗寒保苗工作,確保煙葉生產開局良好?? /王方華攝
四川省局(公司)多次向四川省委、省政府匯報,聯合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于加強煙田保護推進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全省規劃建設基本煙田保護區266萬畝。煙葉產能布局向核心煙區和重點煙區集中,全省打造66個萬擔鄉、320個千畝村,50畝以上連片種植規模占比超過90%。煙葉作為特色產業納入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享受四川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相關政策支持,2021年整合各級財政扶持資金3.66億元,為歷年來最高。
人始終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煙農隊伍對于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十分關鍵,著力激活主體動能,四川煙區不懈努力。
針對煙農隊伍現狀,四川煙區把煙葉生產放在大農業生產體系中整體考量,以“職業化、橄欖型”為方向,持續培優主體、穩固煙農,帶動持久增收、共同富裕。圍繞“強農”,培育新型職業煙農,構建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煙農培育體系。圍繞“惠農”,優化各類扶持措施,引導產前投入、產后兌現,由“暗補”變“明補”,體現生產補貼風向標作用。圍繞“富農”,多業融合促進增收,堅持以煙為主,構建土地資源、種植規模、收益機制“三穩定”的煙區綜合體建設模式,因地制宜推動煙葉與水稻、苦蕎、釀酒專用糧等產業融合。
煙葉是行業發展的基礎支撐,煙田、煙農作為煙葉生產基本要素,更是基礎中的基礎。2021年,四川煙區的基本煙田保護區全面劃定,煙農戶均收入首次突破10萬元大關,為穩定核心煙區、優質煙田和煙農隊伍奠定基礎,也為行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生動樣本。
在大局中思考行動
煙葉生產根植于廣袤農村,堅決落實黨中央“三農”工作決策部署,自覺服務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抓煙葉工作、穩煙葉基礎的大前提、大邏輯。
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新情況新問題很多,守好煙葉基本盤、把握發展主動權特殊而重要。在四川省局(公司)領導看來,四川煙區在防止煙田和煙農流失上做出了一些探索,但離真正的穩產業還有很大距離,發展理念、質量結構、創新能力、要素保障、綠色轉型等多方面與優勢產區還有較大差距,補齊短板弱項仍需久久為功。
新的一年,四川煙區在“三農”工作大局、鄉村振興全局中找準煙葉發展定位,繼續回答好“四大課題”,持續推動四川煙葉高質量發展。
——回答“在哪種煙”,千方百計“穩煙田”,夯實煙葉發展之基。基本煙田保護是穩固煙葉基礎的頭等大事,加速構建“地久天長”新格局,找到了煙區優化和煙田保護的著力點。下一步,以煙田為視角,加快基本煙田規劃落地,優化核心和重點煙區布局,推進高標準煙田建設與管護,加大土地資源流轉整合力度,確保優質煙區、宜煙土地穩定。
——回答“誰來種煙”,綜合施策“育主體”,激活煙葉要素之源。煙農流失、農業勞動力后繼乏人是煙葉穩定發展的潛在風險。下一步,繼續以煙農為視角,圍繞“強農”,培育新型種植主體;圍繞“惠農”,優化生產獎補措施;圍繞“富農”,多業融合促進增收,多措并舉培優主體、穩定隊伍。
——回答“怎么種煙”,加快變革“提質量”,走好煙葉轉型之路。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以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方位推動觀念意識升級、生產技術升級、煙基配套升級,努力走好減工降本、提質增效之路,種好四川優質特色煙葉。
——回答“為誰種煙”,按需求導向“優供給”,彰顯煙葉立業之本。穩產提質保供是煙葉發展的永恒主題,推行定制化生產、基地化供應,狠抓質量管控、完善購調流程,開展深度協同、推進使用評價,多管齊下建好重點卷煙品牌“第一車間”,實現四川優質原料與行業重點品牌的共生共榮、共同發展。
“四大課題”,分別回答煙葉高質量發展之基、要素之源、轉型之路、立業之本,是“十四五”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四川思考和行動。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動,四川煙區因地制宜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實踐持續拓展、不斷深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