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固煙葉基礎,事關行業高質量發展全局。煙草行業援建水源工程有效提高了煙區的煙葉質量,增加了煙農收入,穩定了煙草農業生產資源要素,積蓄了煙葉產業發展新動能。同時,這一重要工程還促進煙葉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為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今天,讓我們聚焦“穩固煙業基礎”主題,看看行業援建水源工程助力煙葉產業平穩發展所取得的成效。
山東五蓮龍潭溝水庫
龍潭溝水庫位于山東省五蓮縣潮白河上游、九仙山龍潭峽谷內,是一座集灌溉、防洪、生態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中型水庫。工程總投資2.9億元,其中煙草行業援建資金1.74億元。龍潭溝水庫于2011年12月動工,2015年12月建成,總庫容1078萬立方米。水庫建成后,產生了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龍潭溝水庫。
進一步穩固煙葉基礎。2015年至2021年,五蓮縣煙區依托龍潭溝水庫,推廣應用各項新技術,開展全過程專業化管理,煙葉畝均產量從126.48公斤提升到136.22公斤;售煙均價從25.18元/公斤提升到30.48元/公斤;畝均售煙收入從3184.77元提升到4151.65元;上等煙比例從51.9%提升到73.2%,實現了煙葉質量和煙農效益雙提升。
龍潭溝水庫灌區的煙農在移栽煙葉。薛仁喜攝
進一步加強水源保障。水庫建成后,有效改善灌溉面積1.6萬畝,為當地優化產業結構提供了條件。有了水源保障后,當地鄉村大力發展櫻桃種植等產業。龍潭溝水庫下游的上溝村、黃崖川村村民種植林果近600畝,去年畝均產值達到5000元。五蓮縣依托龍潭溝水庫建設了一座工藝先進的凈水廠,日處理水能力達1.5萬噸。此外,龍潭溝水庫還提高了潮白河下游防洪標準,保護了79個村7萬人的安全。
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龍潭溝水庫為五蓮山旅游風景區增添了特色鮮明的“水元素”,形成了“群山環水、水中映山”的自然景觀,有力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發展,為當地推進“農業+旅游”發展模式夯實了基礎,上溝村、黃崖川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
山東省局(公司)供稿
云南大關廣東壩水庫廣東壩水庫位于云南省大關縣天星鎮青杠村,水庫總庫容235萬立方米。工程建設主要包括水庫樞紐和灌渠兩部分,總投資1.19億元,其中煙草行業援建資金9941.48萬元。
廣東壩水庫大壩。
廣東壩水庫的建成進一步穩固了煙葉基礎。大關縣屬于河谷地區,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汛期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85%,經常出現暴雨天氣;而旱季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15%,干旱缺水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過去這里的煙田受降雨影響很大,煙葉品質得不到保障,直接影響了煙農經濟收入。廣東壩水庫解決了天星鎮1.05萬畝基本煙田灌溉供水問題,對穩定煙葉產量、提高煙葉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東壩水庫為灌區農業發展和村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同時,廣東壩水庫在保障供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決了天星鎮0.95萬人的飲水及農田灌溉供水問題。過去,當地種植的農作物結構比較單一。廣東壩水庫投入使用以來,向唐家灣灌區、田灣灌區供水,當地農業結構得到有效優化,耕地面積和經濟作物增加,高值林代替低值林,養殖業穩步發展,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收入逐年增加。大關縣曾經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廣東壩水庫為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堅實保障。
云南省局(公司)供稿
河南內鄉打磨崗灌區煙草水源工程打磨崗灌區煙草水源工程位于河南省內鄉縣,項目總投資1.75億元,其中煙草行業援建資金1.43億元。2017年,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水庫總庫容983.3萬立方米,在灌溉、防洪、水土保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打磨崗灌區煙草水源工程。
“東大崗、東大荒,只長荒草不長糧”,這是內鄉縣東大崗一帶曾經廣為流傳的一首民謠,是以前當地農民“望天種田”的真實寫照。“東大崗”是指余關、馬山、王店、湍東4個鄉鎮集中連片百余平方公里的農業區。依托打磨崗灌區煙草水源工程,當地昔日春怕旱、秋怕澇的“望天田”如今成為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
如今,打磨崗灌區已發展高效節水示范區11.78萬畝,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灌區群眾通過種植煙葉、辣椒、菌菇、林下中藥材等,收益逐年提升。在煙草行業幫助下,打磨崗灌區建起了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單元,穩固了煙葉基礎。
打磨崗灌區受益農田。
打磨崗灌區采用自壓管道輸水,灌區田間全部采用管道輸水、微噴灌溉,提高了水利用效率,每畝地灌溉一次僅需用水30立方米左右,與大水漫灌相比,每畝每次灌溉可節約用水100多立方米,具有節水、節地、節時、省錢“三節一省”的優勢,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顯著。
該水源工程惠及3個鄉鎮42個行政村,解決了2.5萬戶10萬多人飲水安全問題,社會效益顯著。
河南省局(公司)供稿
四川古藺朝門水庫朝門水庫位于四川省古藺縣龍山鎮鳳池村,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農村生活供水的綜合利用型水庫,總投資1.83億元,其中煙草行業援建資金8207.75萬元。該水庫庫容543萬立方米,覆蓋皇華鎮、魚化鄉、石寶鎮3個鄉鎮11個村,解決了2.55萬畝農田灌溉用水問題,兼顧滿足1.98萬人口生活用水需求。
百姓飲水不再難。當地農民用屋頂積攢雨水當作生活用水的情況已成為歷史,自來水翻山越嶺流進了農家。
朝門水庫大壩。
煙葉產業增效益。煙葉產業是古藺縣的重要產業之一。過去,這里旱災頻發,包括煙葉產業在內的農業生產發展不穩定。朝門水庫的修建,增強了煙區抗災能力,提升了優質煙葉生產保障能力,提高了煙葉產業效益。水庫投入使用后,灌區煙農累計增收4597.26萬元。
相關產業助增收。水源保障為當地傳統農業生產向現代農業轉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去年,古藺縣皇華鎮種植紅高粱3500畝、茶葉1500畝、大蔥2000余畝。
朝門水庫灌區的煙葉近日進入旺長期。陳磊攝
規模效益更明顯。隨著綜合生產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提高,灌區農業發展邁出了新步伐。雙喜烤煙專合社、山茶果蔬家庭農場、龍順種養殖專合社等組織相繼成立,累計助農增收7408.96萬元,增加就業崗位1120個。
生態環境得改善。水庫的建成,對改善局部小氣候、美化周邊自然環境、維護區域生態平衡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保持了周邊耕地的穩定性。朝門水庫還被確定成為古藺縣森林防火飛機取水水源,成為守護古藺森林資源安全的堅實屏障。
評論
此間青綠 萬里可期
大江南北的煙田里,新葉漸次舒展,等待著酣暢淋漓的澆灌。那一枝一葉新碧淡翠里生出的樸素期待,承托著一方群眾的幸福安康。
煙葉是行業的命脈,穩住煙葉,就能增加行業行穩致遠的定力和韌性。
曾幾何時,“聽水響,望水流,一年四季為水愁”是籠罩在一些煙區上空的陰云。
對于農業發展來說,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無收要看水。我國煙葉產區多位于老少邊窮地區,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相對落后的經濟條件,導致一些煙區水利設施基礎比較薄弱,煙葉生產處于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
在云貴川煙區,這片涵蓋了橫斷山脈、云貴高原在內的區域雖然大河奔涌,卻山高谷深,用水難曾是當地煙葉生產面臨的桎梏。在北方煙區,雖然地形相對平整,但常年遭受春旱、伏旱等威脅,即使正常年景,僅靠自然降水無法滿足煙株生長的需要。
無論是回溯歷史還是著眼未來,倘若水的問題無法解決,辛苦的就是廣大煙農,制約的就是煙區發展,威脅的就是煙葉穩定。
一卷青綠,隨著煙草行業援建水源工程鋪展開來。
行業因地制宜、對癥下藥,一批水源工程項目相繼建成,有效改善了地方水利基礎設施條件,為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夯實了根基。
煙草行業援建水源工程使許多地區水貴如油的困境得到改善,不僅使煙葉生產受益,而且為煙農隊伍素質提升、煙葉產區和諧發展提供了保障。依托水源基礎的保障,一批包括優質煙葉生產基地、智能化育苗工廠等在內的煙區產業綜合體蓬勃發展,進一步促進了主業穩增收、多元產業提效益良好局面的形成。
在山東五蓮、在云南大關、在四川古藺、在河南內鄉……一幅幅田成方、渠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現代煙草農業圖景已躍然紙上,為“山、水、林、路、煙”共生的畫面補足了關鍵一筆。
一泓一脈的青,一枝一葉的綠,飽含的是煙草人對泥土的深情、對美好日子的向往,寫滿的是行業的責任與擔當。此間青綠,萬里可期。
(本報記者 臧運卓/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