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在中國煙草湖北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有這樣兩位平凡的一線職工——王文、吳晅,他們以共產黨員的執著,長期奮戰在煙葉出口備貨一線;用十八載的堅守,拼接成一幅美麗的人生畫卷。
十幾年間,湖北省出口煙葉從最初的幾噸、幾十噸到年出口上萬噸,量增的同時,還被一些國際知名卷煙品牌納入主配方原料。這些成績凝聚著湖北省煙草進出口幾代從業者的辛勤汗水,其中也離不開湖北進出口公司原料部備貨員王文和吳晅十八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
“沒想到一干就是十八年”
王文和吳晅同是1968年生人,同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從武漢派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具體負責煙葉出口備貨工作。
1990年,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王文到湖北進出口公司做外銷員兼翻譯。在陪同外商驗貨的過程中,王文深感自身出口煙葉備貨知識的欠缺,多次向領導要求到基層鍛煉。1995年9月,王文如愿以償,被派到恩施州建始縣煙葉復烤廠;幾個月后,吳晅也被選派至該廠。兩人的工作都是煙葉出口備貨。
當時的建始縣煙葉復烤廠地處偏僻,設備簡陋,工作環境很差。在那里,困難如條條溝壑,兩人知道,要想扎下根,就必須勇敢地跨過眼前的一道道坎兒。
除了學習過硬業務技能、克服艱苦工作環境外,這個崗位最大的困難就是需要長年駐外,這就意味著要承受與親友的離別之苦。從煙葉購進到復烤加工結束,像王文、吳晅這樣的備貨員每年要在煙葉產區待很長時間。根據出勤記錄測算,他們一年至少要在復烤廠待240多天,有些特殊年份甚至達到270多天。一兩個月才能回家一次,一年兩年也許算不了什么,可他們堅持了十八年。而十八年前,王文的女兒剛剛出生,吳晅還在熱戀之中……
恩施多崇山峻嶺,到武漢的直線距離近600公里,這還不算州駐地到建始縣的60多公里盤山路。以前的恩施交通條件遠不如現在,雖然每周也有來往兩地的航班,但受天氣等客觀條件限制,大部分時間仍要靠火車和汽車進出。山路坎坷,水路迢迢,有時跑個單程就得在路上折騰兩三天。王文常說:“回到恩施,躺在床上還有在山巒間盤旋的感覺。”
去亦難,回亦難,遇上雨雪天就更難。2001年深冬的一天,吳晅在武漢結束公務返回,當時正值恩施下大雪,航班停飛。因復烤廠有急事處理,吳晅一大早便從武漢坐汽車到宜昌,再從宜昌坐船繞路到巴東留宿一夜,第二天冒著路面結冰濕滑的危險,又轉汽車到建始。
這樣的“折騰”一直持續到2004年7月恩施復烤廠組建,他們才不用再往返于恩施與建始之間。
“沒想到一干就是十八年。”回想過去,兩人相視一笑。
“不能給單位添麻煩”
煙葉備貨除了組織調入貨源,還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對調入煙葉進行嚴格細致的二次挑選,然后把挑選后的煙葉予以重新組合、配比加工,從而確保煙葉成品能夠滿足外國客戶的要求。“有時一個確定好的等級,還要按顏色等指標細分為十幾個小等級,這對我方備貨人員的業務技能和責任意識是一個嚴苛考驗。”王文說,“一點疏忽都可能影響合作。”
為了更直觀地體驗兩人的工作狀態,筆者日前隨他倆走進恩施復烤廠挑選場。行走間,王文突然停下腳步,走到一堆把煙前,拿起把煙麻利地甩抖對比,并叮囑挑選工人要保持標準一致性。不一會兒,他又轉身跟質量管理員討論技術要領。筆者轉身看吳晅,他正蹲在煙堆旁指導工人挑選。
隨后,我們又來到機器轟鳴的復烤加工車間。兩人早就習慣了這種環境,先是來到擺把臺邊觀察煙葉純度,接著又去復烤機尾捧起煙葉估摸溫濕度。王文告訴筆者:“復烤線一天24小時不停機,除了白天抽查在線加工情況,夜間交接班時更要特別注意,確保換班前后加工標準一致。”
以前,法國客戶每年都要派專家到恩施來,從原煙采購、二次挑選到加工復烤都要監督。后來,隨著雙方互信的增進,法國方面不再全程緊盯,而是改為在武漢倉庫直接驗貨。這一小小轉變,是外方對湖北煙葉質量的充分肯定。十八年來,王文和吳晅經手的出口煙葉,沒有一次因為質量問題遭到投訴、退貨或索賠。
因為長期兩地分居,吳晅的愛人多次勸他向單位申請調換崗位,可他卻說:“我還年輕,吃點苦不算啥。大家都是一人多崗,各有各的難處,不能給單位添麻煩。”
“我們都是戀家的男人”
“我們都是戀家的男人”——王文和吳晅雖然性格迥異,但恪守著一樣的家庭觀念。人到中年,都希望與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每次打電話回家,我母親總說家里一切都好,沒什么事,讓我安心工作。有一次回武漢,我發現家里空無一人,打電話才知道父親生病住院了。”提起家,吳晅充滿愧疚,“我為他們做的實在太少了!”
筆者到訪當天,吳晅的父親正在武漢接受白內障手術。
“你怎么不請假回家照顧一下?”
“我也想請假,可這里實在走不開。”他憨厚地一笑,“忙完這一陣子再回去看看!”
除了這些,兩人也有高興的事。談起王文和他的女兒來,吳晅笑稱他是“電教老師”。原來,從初中起,王文就接下了輔導女兒功課的任務。一遇到難題,女兒就把題目拍下來傳到QQ上,讓父親在工作之余幫著解答。QQ上說不清楚,兩人就用電話溝通,有時候兩人干脆“煲起了電話粥”。
工作的充實,離家的苦楚,盡責的滿足……伴隨著復雜的情感歷程,王文和吳晅默默扎根異地十八年。從當年的風華正茂,到如今皺紋爬上額頭,他們的故事讓筆者心生無限敬意,也深深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