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曾經這樣寫道:“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他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對每位職工來說,為企業奉獻不能光喊在口頭上,關鍵是要用實際行動來體現,而員工的奮斗激情是企業的活力之源,是企業發展和創新的動力所在。陜西中煙漢中卷煙廠卷包車間有這樣兩名職工,他們分別是電氣焊維修工聶文海和冷空技術主管張建明,他們兢兢業業,書寫著葉一樣的事業。
聶文海:譜寫非凡的人生之歌
聶文海被大伙親切地稱呼為“老聶”,之所以稱他“老聶”,不是因為他年紀大,而是因為他焊藝精、焊齡長。今年40歲左右的他,已經從事電焊工作20多年,可以說是焊工里的“一把手”了;他做的活切割下料尺寸準確,成形美觀,焊縫平整,稱他“老聶”恰如其分,名副其實,一點都不為過。
聶文海沉默寡言,樸實無華;工作上卻不等不靠,雷厲風行。他在焊工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多少次被弧光閃了眼;多少次被焊割的鐵塊灼傷;多少件上衣被弧光改變了顏色;多少件褲子被燒成了“螞蜂窩”;多少次夜晚加班熬紅了雙眼;多少次中午連軸干活汗濕衣衫。這一件件,一樁樁,似乎在考驗著他,好在他對待工作一直懷著敬畏感,經受住了考驗,值得自豪。那變幻閃爍的弧光,那激揚飛射的焊屑,正演示著他作為平凡而普通的一個焊工的迷人風采。
聶文海最愛說的一句話是:“要干活就盡我的能力干到最好,我做的焊接件,不能讓別人看了笑話。”樸實的言語、知心的話兒透示出他對工作的責任心。不管是機加、大修零件,不管是不是本班組、本工段的活兒,只要需要焊接,只要是接到車間的《焊接通知單》,只要是需要他干的,聶文海總是抓緊分分秒秒,立即行動。因為這些配件往往都是急著加工的,急著安裝的,他明白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他覺得自己是車間的一名焊工,再急的件,再多的活,都是自己份內的事,都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不怕辛苦努力干好。
聶文海為人低調,不喜張揚,做事塌實,不講條件。他每天都來得很早,第一件事就是打掃維修班的衛生,還時不時將公用熱水器打開進行除垢、清洗,以便單位的同事上班時能喝上清潔的熱水。有一次,有位同事寫了一篇關于他的小文章,刊登在行業報紙上,宣傳他在焊工崗位上的先進事跡,他一看見報紙就謙虛地講:“其實我沒有什么可寫的,我做的都是我的分內工作,是應該的,不足掛齒。”
除去日常的焊補、維修外,有些突發性搶修工作只有靠他加班加點來完成。2009年10月的一天,軟水泵上一出口管破裂,通往制絲車間的軟水向外噴溢,此種狀況隨時可能造成制絲線的停產,必須立即進行焊補。當時聶文海正在休假,接到車間的電話后,他便及時趕到現場,不講條件,義無返顧地把任務承擔下來。從下午3點一直干到晚上8:30分左右,才回到家吃飯。家人戲謔地講“你是不是賣給了煙廠?”。“沒辦法,活在那等著呢,不干咋弄呀!總不能停產吧?!”“老聶”理直氣壯地回答家人。
2009年10月新生產線投入運行后,設備運行不暢,對其進行必要的改造是常有的事:閥門尺寸不對需要截管子再焊接、散蒸汽竄入香料間需采取應急措施加裝閥門、除塵站壓棒機需加裝防護平臺……等等,“老聶”簡直成了大忙人。有時蹲在較高的設備上,焊接的姿勢很難受,焊屑落到身上,即使有些疼痛也不敢動一動。盡管是10月的天氣,全副武裝加上長時間的工作,移開防護罩時,聶文海亦是滿臉汗珠,但他心里卻很欣慰。
目前“聶文海”所在的動力車間正在開展技術比武,作為車間焊接的“老手”,將自己的“絕活”傳給身邊年輕的同事,讓他們也擁有和自己一樣的手藝是他的目標。“老聶”認為自己不善言辭,理論培訓有些難,因此他就一邊干活一邊傳授技術,變“說給他們聽”為“做給他們看”,電氣焊安全知識、注意事項、操作要領全在他一邊說一邊做中傳授給身邊的年輕人。聶文海對工作負責敬業,使他多年獲得“廠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他帶領的空調班也多年被評為“廠級先進班組”。
聶文海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焊工,多年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黨和煙草事業的忠誠,為煙草人唱出了一首多姿多彩的勞動者之歌。正如《祖國不會忘記》這首歌歌詞中所說,在征服宇宙的大軍里,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里,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這歌確實唱出了他的心聲。
張建明:奮斗永無止境
舍小家,顧大家,確保動能設備工藝調試指標是張建明的最大心愿。“十一五”技改時,動能設備的選型配置和安裝調試任務緊、期限急,必須在其他部門搬遷之前完成。2009年4月,無論在工房場地或白天黑夜,總能見到他不斷忙碌的身影,因為他深知安裝調試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今后的各項運行工藝指標。加強學習,勇于實踐,掌握第一手詳盡的現場資料,更是促進其他人員不斷完善的基礎,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不放棄每一個實踐的機會,早出晚歸成為他日常工作的主旋律。當別人漫步在楊柳堤岸、看星賞月時,他卻因為耽誤吃飯休息時間而受到家人的催促,由于日常生活出現經常的不規律,導致胃病而住院治療,但是當他得知動能設備工藝保障指標不斷提升之時,卻成為他此時最大的欣慰。
日常工作精益求精,從細微處入手,使設備好用、管用,減輕人員工作強度,是張建明踐行責任的最高追求。近年來,由于新型設備的操作控制方式、維護方法與舊型設備存在很大的區別,如何全面提高人員的熟練水平,充分勝任崗位工作,是急需面對和思考解決的現實問題。“要想提高別人,首先就要提高自我”,設備投運之后,每月開展理論培訓,跨專業進行變頻器、PLC、網絡通訊和空壓、冷凍、空調等操作維護知識自學成為了他生活學習中的必須與必要之事;與此同時,他還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實踐操作中,選擇人員的特點進行實操培訓,從設備、現場、安全的綜合性精細化管理入手,持續改進、永無止境。
在困難面前從不屈服,張建明堅信成績在攻克難關中獲得。面對冬夏兩季的環境溫度峰谷溫差,控制生產工藝保障指標的難度加大,既要控制設備的可操作性,又需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經常性地查看現場、不厭其煩地記數據、在出現難點問題時,想在先、沖在前,當問題解決之際,走在后、不埋怨。2013年,張建明參與的動力車間《設備實效預測管理》課題成果,榮獲工廠2013年管理創新成果優秀獎。
這就是一位時常挑戰自我,充滿個性,履行技術主管職責的領頭人張建明,他只是陜西中煙漢中卷煙廠眾多技術能手中的一位代表,既普通、又平凡,但是他立足本職崗位,踐行“三大課題”,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在一件件極其平凡的事件中默默地完成著不平凡的事,把技術方面的工作做到優秀、做出亮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