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截止5月5日,西疇縣2012年的煙苗抗旱移栽工作已初步告捷。但由于持續干旱,仍有不少抗旱工作者的身影依舊活躍在田間地頭,為抗旱保苗工作辛勤奔走。
今年西疇縣收購計劃8萬擔,興街鎮就有3萬擔。種植面積大,生產任務重,氣候持續干旱,而興街鎮相較其他種煙鄉鎮降水更少,這給該鎮的烤煙生產工作帶了極大的困難。水,成了完成收購計劃的關鍵因素。一直以來,敢于直面困難,勇于解決困難是文山煙草人的優秀品質,善于真抓實干的西疇煙草人更是迎難而上,天不下雨他們就自己找水拉水、搶節令、促移栽,他們深知“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
在西疇縣興街鎮,一談到抗旱,大家都對一個人豎指稱贊,這個人就是我們興街煙站技術員——陶有陪。在興街,幾乎每一個煙農都認識他。而說起這里的每一塊煙地,他都能給你講個清楚:羅漢沖村頭挖了一個簡易水池的是蔣以康家的地,石洞頭下面是項文松家的,上面是項文亮家的,拉孩彎子那50多畝連片的是支書“老馬”家的……每每說起烤煙,老陶的話總是滔滔不絕。誰家的地、有多大、上一茬種了什么,老陶如數家珍。這時的他,你似乎很難與那個久久矗立煙苗地頭蹙眉凝思的老陶聯系起來。
一頂草帽,一部手機,一輛摩托,這是老陶的全部裝備。清晨6點,天光初放,摩托車轟轟一響,老陶就出發了。山路十幾里,路窄又顛簸,老陶在山里一轉就是一天。一路上不停的有煙農跟他打招呼,更多的是跟他要水。沒走多遠老陶的手機又響了,不用問,肯定是煙農找他“要水”來了。給水情況也正是老陶關心的問題,調配抗旱拉水車、保證保苗用水調配到位是老陶在抗旱保苗階段的主要工作。
興街多的時候每天有八九輛運水車。根據各片區干旱的情況,老陶會事先做一個簡單的給水計劃,合理的調配水車給水,已保證煙苗成活率。抗旱期間,最早的一趟拉水車不到6點就出發了,當水車到達,老陶已等在水窖旁好一會兒了。確認倒水后,老陶通知煙農到水,之后便跨上他那輛紅色的摩托車,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個水窖。這是一天最基本的工作行程,期間你還可能看到老陶在修理水泵,這已經是老陶的一項技能了。西疇山地較多,水泵使用頻繁,如果你在山腳看到紅色摩托,抬頭便能看到老陶在半山腰修水泵呢。時近中午,老陶就給送水師傅打電話,幫忙帶碗涼卷粉。師傅們都說,中午老陶一來電話,都不用說肯定就是帶涼卷粉。記得去抗旱的時候,有一次在山腰遇到修水泵的老陶,看他還穿著薄外套,不假思索地問他:“陶哥,都抗旱了,你怎么還穿外套?”“曬脫兩層皮了,不敢再做日光浴了。”此話一出,引得旁邊的人哈哈大笑。然而在我心里,敬佩之意卻油然而生。就這樣,調配拉水,確認拉水到位。一天下來老陶要接打50多個電話,手機電池至少兩塊才能保證通話。
晚上9點,月掛山頭,老陶回到煙站,辦公室里的燈還都亮著,站長周翔和同事們都在,整理當天工作情況,安排第二天工作后,大家又一次晚飯和宵夜一起的煮起了面條。
此時此刻,心中想起一句話: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的責任感。是的,也許老陶還算不上英雄,但他卻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的責任感為煙草抗旱事業奮斗著。這樣的一個人,是一個真正的榜樣,一個真正的煙草抗旱先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