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馬姐原名馬倩蓮,是貴州省威寧縣牛棚煙葉站61名員工中普通一員。記得剛到煙葉站的時候,筆者最初認識的并非馬姐,然而到現在,馬姐給筆者的影響最為深刻。
筆者認識馬姐,并非始于初見其人,而是通過馬姐的“手筆”,那是馬姐的一份年度工作計劃。看到那份兩頁紙的年度工作計劃時,筆者感到很是意外又備受感動,簡單的兩頁信箋紙上,一個個俊秀有力的方塊字整齊劃一的排列在紅色的橫線上,仿佛國慶大閱兵時接受檢閱的方隊,接受著筆者們視線的檢閱;整整的兩頁信箋紙上,沒有一個涂改的痕跡,每個字橫撇豎捺清清楚楚,看不出絲毫的馬虎。筆者不由暗自慚愧,慚愧自己都未曾有過這樣的認真;也不由心生質疑,質疑這是不是馬姐請人代筆,抑或是一時的興起?然而,后來的事實粉碎了筆者的這些懷疑,原來馬姐無論是寫計劃,還是作總結;無論是填寫單據,還是寫工作記錄,馬姐的筆跡始終如一,沒有半點模糊和潦草,一個個如電腦排版的楷體方塊字寫滿了馬姐工作的扉頁。筆者在想,當一種認真成為習慣的時候,那還僅僅是認真嗎?俗話說,字如其人。這在馬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不僅是寫字認真,馬姐對工作也是“一板一眼”。牛棚煙區范圍甚廣,就中心點而言方圓不下十里。筆者常聽同事們說,為了指導煙農,不會騎車的馬姐常常得步行很遠的路。蜿蜒坎坷的山路對于一位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來說,其艱辛顯而易見。不僅如此,在平時的工作中,當站上要開全體員工會議時,往往最先出現的就是馬姐的身影,當站上需要人員值班時,往往最后離開的,也是馬姐的“倩”影。與往年相比,今年上報的數據資料要多得多,作為生產人員,馬姐自然少不了要做很多工作。有時候,一些表冊難免會被填錯,但無論是初填還是修改,馬姐總是一絲不茍,任勞任怨。筆者想,這些不正是“責任煙草”的具體體現嗎?
其實,在馬姐身上,“責任煙草”的理念,更體現在服務煙農方面。今年,馬姐分管的片區是牛棚鎮黑田村,種煙面積是1236畝,涉及煙農132戶。從落實土地到開箱起壟;從烤煙移栽到煙葉采烤,馬姐大多時間都在奔忙作,要么為標準開箱起壟,要么為規范移栽,要么為指導煙農有效進行田間管理,要么深入煙地認真統計災情。筆者還不止一次聽同事們說,在物資發放期間,為幫助煙農順利領到物資,確保移栽及時推進,馬姐曾親自為部分困難煙農擔保領取物資,甚至還為幾戶煙農墊付了部分物資款。一天,筆者下隊作病蟲害調查,恰好碰到馬姐正在督促指導煙農打定,她那認真負責人的態度更是給筆者留下了深深印象和悵悵的思考空間。
在馬姐身上,筆者真正讀到“態度彰顯責任,服務源自于心”篇章。其實,在廣大的基層煙站,也正是這些真實生動篇章,構成了高原煙海多彩壯闊的畫卷;也正是這些常年辛勤的付出,釀就了這縷高原清甜香。
?
馬姐下隊的路上
馬姐臨田指導煙農
馬姐的工作總結
幫煙農填寫的單據
馬姐為煙農填寫的資料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