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云南省昌寧縣珠街鄉(xiāng),“楊曉”這個名字經常被人們提起。他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事跡,但他在為做好本職工作默默奉獻著;他沒有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但他把煙草事業(yè)的點滴進步引以為豪;他一直認為做人重于做事,時刻銘記“低調做人、潛心做事”的準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保山煙草人的豐富內涵。
楊曉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就和煙草結下了豐厚的感情。他平時注重政治理論以及業(yè)務知識學習,并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認識他的人都會說,楊曉是個愛學習、有“深度”的人。作為基層站所的帶頭人,他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群眾中處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他說:“基層站所是煙葉生產的前沿陣地,戰(zhàn)斗力強不強,煙農種煙信心足不足,每一個人都起著排頭兵的作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公司啟動企業(yè)文化和服務品牌建設的時候,在其他員工還一知半解之時,他通過深入學習,理解了此項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他和同事講得最多的就是:“把企業(yè)文化和服務煙農工作做細、做實,才能讓煙農真實感受、真心感恩煙草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和對社會的關愛,才能共同營造和諧煙草、和諧社會大環(huán)境”。具體工作中,楊曉把企業(yè)文化建設與站所實際工作同計劃,同安排,同落實,以服務煙農為平臺,要求煙站職工在向煙農傳授育苗、移栽、烘烤、收購等方面知識的同時,與煙農就工作、生活以及感恩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進行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通過多年來實實在在的付出,化解了煙農種植烤煙的思想包袱,增強了煙農種植烤煙的信心,使煙站煙葉生產工作與企業(yè)文化建設得到共同推進。
干旱缺水,一直困擾著紅大特色優(yōu)質煙種植基地——珠街鄉(xiāng),今年也不例外。面對旱情,楊曉急煙農之所急、想煙農之所想,當機立斷做出決定:必須以“有水源、近水源”為植煙地塊規(guī)劃首選條件,在保證連片規(guī)模化種植的條件下,靈活機動,更換個別原規(guī)劃地塊,使烤煙種植更向有水源,或更靠近水源的片區(qū)靠攏,為順利完成烤煙大田移栽工作做鋪墊。針對干旱環(huán)境,楊曉用活技術,充分推廣采用機械深翻保水、等高線開墑保水的實用技術,一方面他積極向上級公司、領導據實反映情況尋求支持,一方面及時組織煙站職工、技術人員頂烈日、冒酷熱,深入烤煙生產專業(yè)合作社、村民小組、育苗點、農戶家中了解情況,摸清旱情和蓄水情況,做好分類指導,動員群眾修繕溝渠、壩塘、滲漏水窖,組織、協(xié)調專業(yè)合作社成立了抗旱救災運水車隊,解決煙農烤煙移栽的燃眉之急。在楊曉的帶領下,今年共排查了該鄉(xiāng)1萬多口煙用小水窖的蓄水情況;解決了全鄉(xiāng)50多個育苗點的拉水育苗困難,抗旱工作真正做到精心組織、不留死角。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作為一名基層煙站管理者,楊曉同志充分發(fā)揮“火車頭”和“領頭雁”作用,始終做到艱苦的工作帶頭干,帶領煙站全體職工竭盡全力抓落實。經過他的辛勤工作,全站內部基礎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兩煙”生產經營取得預期效果,烤煙生產專業(yè)合作社管理規(guī)范化程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
楊曉同志,用勤勞的汗水和智慧的頭腦,勵志圖強,擔當起“利國惠民”的責任和義務;腳踏實地,找到了“至愛大成”的實踐方向。他,時時處處以“大成·永子”文化為引領,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保煙人的神圣職責,展現(xiàn)著保煙人“著眼全局、守土有責” 的高尚情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