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農業信息網報道 在柳河縣羅通山鎮自然村,你會經常看到一位臉色黝黑、說起話來鏗鏘有力、做起事來雷厲風行的中年男子奔波在村頭巷尾。他就是省級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徐寶德,一名直面諫言、一心為民的縣人大代表,一名促進產業調整、使農民增收致富的帶頭人。
2006年春,徐寶德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中,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琢磨如何增加村民及村集體收入,讓鄉親早日走上富裕路。羅通山鎮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使煙葉種植成為該鎮的特色產業,面積達3000畝,是全縣的主產區。但由于技術欠缺、管理不科學,村里的大部分種植戶都不掙錢,“以后打死我,也不種那破玩意兒了”,便是當時煙農的真實寫照??尚鞂毜碌摹爸赂凰惚P”是這么打的,種植烤煙一是村里有基礎、政策有扶持;二是經濟效益比種植傳統作物高;三是周期短、見效快。于是他挨家挨戶游說,介紹相關優惠政策、先進技術及收入對比。人累瘦了、曬黑了、嗓子喊啞了,卻沒有人響應。沒別的招數了,于是,他就自己開始種植烤煙。選地、打壟、假植、移栽,像照顧孩子一樣,呵護著一棵棵煙苗,還時不時請村民參觀。一年下來,15畝煙葉喜獲豐收,畝產值達到3200元,收益是傳統作物的3倍。轉年,30余戶農民主動找上門來,要跟著干,徐寶德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因為有的煙農是第一次種植烤煙,一沒經驗,二沒技術,如果這些煙農賠了,整個烤煙產業在村里將無翻身之日。這一年,他顧不上自家的煙田,和鎮里的技術員一頭扎進了煙農的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每個環節技術指導都不落,到年底,大伙一算賬,樂得嘴都合不上了。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村里通過置換、轉包等方式成功流轉土地600多畝,建起了千畝規范化烤煙示范區。
在徐寶德的“張羅”下,全村家家有產業,戶戶有聯系,相繼建立了煙葉、木耳、天麻、棚膜經濟、肉雞養殖產業區,發展黑木耳75畝、天麻80畝、棚膜60畝,建成了占地12畝的6棟標準化肉雞孵化場。產業發展促進了村民生活方式的轉變,經常閑聊的人開始研究經濟了。同時,村民間的溝通、協作越來越密切,尤其在用工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方式,全村勞動力基本不到村外做工,村內幫工每天50元的費用7年沒變;男勞動力干重活,老人、婦女干輕活;人力分配由村治保委員統一安排,真正做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起使,有活大家一起干。
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富裕了,對生活的環境也挑剔起來,“村路有點兒窄了,晚上也沒個亮,能不能安上路燈?喝上自來水多好……”。老徐暗想,這正合自己和村委會改善村里環境的想法。在他的帶領下,通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方式,相繼修通了村里6公里水泥路,漿砌邊溝2400延長米,安裝路燈15盞,鋪設人畜飲水管道4000米。同時,規定每人每年義務獻工3天,累計獻工2000工時。將村民手中的冊外地統一收回,一次停耕還林1500畝,辦理了村集體林照,為子孫后代留下了一筆綠色財富。
目睹著村里悄然發生的變化,老徐的腳步并未停止。用他的話講,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和人大代表,這才僅僅是開始,他要帶領大家建設新農村的路還很長。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