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報道 “朱雪松買車了,花了十多萬?!边@兩天,一條消息在湖北省秭歸縣磨坪鄉一個名叫柏家坪的小山村流傳著。
“這有啥稀奇的?我們村好多人都買了車,我算是落后的呢!”對買車一事,朱雪松一再聲稱“不值一提”。
的確,柏家坪村近兩年添置小車的家庭越來越多,誰家買輛車已不算什么大新聞。但是,像朱雪松這么年輕主要靠種煙就買得起“好車”的,在村里還是頭一個。
出生于1981年的朱雪松三十冒頭,是個“80后”。
有人說,“70后”不愿種煙,“80后”不會種煙,“90后”不談種煙??墒侵煅┧刹粌H會種煙,而且很愛種煙。
一直以來,海拔1200多米的柏家坪村有種煙的傳統,可煙農大都是上了年紀的人,而且每家只種一兩畝。加上受自然和地理條件的限制,該村一直未能脫貧致富。前些年,村里年輕人大都選擇外出打工,不愿守在土地上。
19歲那年,朱雪松和村里很多年輕人一樣,在種了幾年地后就到廣東打工去了,每月工資1500元。2007年,經人介紹,朱雪松與鄰村小他6歲的張小云結下姻緣。婚前,張小云在巴東縣一家餐館打工,每月工資300多元。
結婚后,兩個“80后”再也不想出門打工了。他們發現,自從當地煙草部門將柏家坪村確定為重點植煙村后,村容村貌悄然發生了變化,村里生產、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改善。
通過對山村發展形勢進行一番分析后,朱雪松做出了決定:回老家種煙。
第一年,夫妻倆在自家地里種了6畝煙葉??吹胶婵緹熑~對煤炭的需求量比較大,朱雪松便拿出多年的積蓄買了一輛小型卡車,為村里人從山外運煤。種煙收入加上跑運輸的收入,夫妻倆一算賬,比在外打工強多了。
從此,煙葉讓夫妻倆對未來充滿了期待。這期待中還有不少“沒想到”。
坐在火爐旁,朱雪松給記者說起了“沒想到”的主要原因:一是當地煙草部門修建了煙水配套工程,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新型密集式烤房遍地開花,山間土地得到了有效整治,“硬件”建設跟上了;二是他申請到了低息貸款,種煙收益有保障了;三是煙葉技術員全程跟蹤指導,推廣適用新技術,定期舉辦煙農培訓班,引導煙農實行精細化種植,煙葉產量和質量實現了“雙提升”。此外,加入煙農專業合作社,集約化經營、機械化作業程度大大提高,勞動強度減輕了,效率提上去了,成本降下來了。
朱雪松喜滋滋地對記者說:“尤其是適用新技術的推廣,讓我認識到種煙離不開技術進步。前幾年,我還是按照小時候跟父親下地學來的本事種煙,也一直用父親30年前建造的土烤房烘烤煙葉,質量就是提不上去。從去年開始,我跟著技術員認真學習新技術,尤其是學習了新式烤房煙葉烘烤技術,情況便大不一樣了。前年,我中上等煙葉比例只有55%,去年超過了98%。煙葉質量高了,你說能不賣個好價錢嗎?”
說到烤房,陪同采訪的秭歸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磨坪煙站站長王飛告訴記者,去年煙草部門在柏家坪發展新式烤房,朱雪松得知后十分支持,主動讓出自家的一塊田地建烤房。這讓王飛十分感慨:“作為新生代煙農,朱雪松對事情的看法就是不一樣。接受新事物快,煙葉種得好!”
“發展新式烤房,受益的還是我們煙農嘛,這筆賬我還是能算透的!”朱雪松“嘿嘿”一笑。
采訪結束時,朱雪松欣然帶著記者參觀他停放在新搭建的棚子里的新轎車。
“煙草公司將水泥路給我們修到了家門口,外出方便多了,所以我就買了車。今年孩子要到鄉里上幼兒園,有車接送也方便嘛!”手撫新車,朱雪松解釋道。
“好好干吧,今年還要在你們這里推行散葉烘烤、散葉收購呢!到時候活兒會更輕松?!蓖躏w插話道。
“那就更好了。最近好消息是一個接一個。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小康社會,我對生活更有信心了哩!哎呀,我們年輕人真是趕上了好時代!”朱雪松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br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