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長江煙草》報道 從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潤溪基地單元煙葉工作站到余開龍的家,只要幾分鐘的車程。3月12日,得知筆者想到他家去看看,他欣然答應,騎著摩托車就在前面帶路。
一座三層樓的磚瓦房,一樓堂屋右側的小賣部,有酒、油、牙膏牙刷等日用品,二樓和三樓都鋪了地磚,貼了墻磚,在三樓靠近陽臺的衛生間里,還配有淋浴。這就是余開龍的家。
“能住上這么大的漂亮房子,我以前是做夢也不敢想的。”余開龍說,“全靠種煙,才讓我過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首次種煙:收入比老師高
余開龍是彭水縣潤溪鄉白果村2組村民,今年46歲,從1984年就開始種煙。
“第一年種了四五畝,毛收入有500多元,扣除有100多元的成本,純利潤有差不多400元。”余開龍掰著指頭說,當時一個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多元,一年才300多元,他的烤煙收入比當老師還強。
雖說一年的收入超過老師,但余開龍自己很清楚,他掙那幾百塊錢非常不容易。
當時煙烤出來后,是交給供銷合作社。余開龍回憶,那時候路不方便,他家到供銷社比較遠,要走將近一天,他一次背100多斤,晚上要很晚才回家,第二天再去。“上坡路很多,當時雖然年輕,但等背到供銷社,還是發現兩邊的肩膀都被磨紅了。”
慢慢的,到1985年,余開龍的毛收入有800多元。然后,就是“千元戶”、“萬元戶”。“這些榮譽我都拿過。”余開龍說。
女兒出嫁:送10萬元現金
站在頂樓的陽臺上,余開龍指著遠處的一個山溝,說那就是他的老家。16年前,他們一家人都住在那里,當時的房子是農村非常普遍的木房子。
種了十多年烤煙,有了一定積蓄后,余開龍想改變一下一家人的生活環境。他決定搬出那個小山溝,到地勢比較開闊、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
1997年,余開龍請人幫忙,在靠近通往彭水縣城的馬路旁修了一棟二層樓的磚瓦房,舉家遷了出來。沒隔多久,他就買了他的第一輛摩托車。閑時,帶著兩個孩子到處逛逛,趕趕集。農忙時,用來拖拖肥料,運運煙葉。
2009年,服役多年的摩托車退役,余開龍又花了6000多元買了第二輛摩托車,一直用到現在。是年,余開龍把房子再增加了一層,投入的資金比當初修兩層樓還要多。
把樓房再追加一層,余開龍有自己的小算盤。他說,“當時的想法是,兒子讀書一直成績都不怎么好,萬一今后還是在農村,我多修一層,讓他結婚生子后有一個像模像樣的家”。他的兒子如今還在彭水縣第一中學上高中。
手掌手心都是肉。2011年,在家一起幫忙種了多年烤煙的女兒出嫁,余開龍在送女兒走之前和愛人商量,送嫁妝這些他們又不會買,干脆送給女兒10萬元現金,她自己想買什么自己去買。
未來:只要干得動就一直種
余開龍去年種了35畝烤煙,純收入有7萬多元。今年,他要種40畝。
潤溪基地單元煙葉工作站站長晏中波說,余開龍種煙一直都沒有中斷過,他平時省吃儉用,一天都在想著如何賺錢養家,“是一個有頭腦的農民”。
除了種烤煙,余開龍每年還附帶種有幾畝辣椒,每畝可以收入2000元左右。同時還養五六頭豬,行情好時能賣1萬多元。家里的小賣部一年也能賺幾千塊。
“天熱的時候,我愛人開著門,一邊在屋里拆煙,一邊賣點煙、水,一天能賣20多塊哩。”余開龍說,種了將近30年,他已經對烤煙非常有感情了,每個環節都非常熟悉。
目前,余開龍家只有兩個勞動力。當筆者問他打算種到多久才退休時,他說:“現在種煙比以前輕松多了,只要我還干得動,種多與種少,我都要種。”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