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人物小檔案:潘志方,男,紅云紅河集團烏蘭浩特卷煙廠制絲車間電氣維修工,2001年進廠,2007年調入技術改造辦公室工藝設備科,2010年調入制絲車間從事電氣維修工作,先后獲得紅云紅河集團技術能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黑框眼鏡,一身藍色工作服,喜歡開玩笑,氣質清爽—一個年輕而精干的新時代技術工人形象。
他是集團勞動模范,一個來自湖南的小伙子,他叫潘志方。
潘志方在制絲車間負責電氣設備的維修工作,車間里擋車工有問題都愿意找這個“80”后的“小師傅”幫忙,因為這些故障都能夠在他手上又好、又快的解決。車間的擋車工開玩笑稱它為“潘大俠”。
可“潘大俠”的“功夫”不是一天煉成的。
在企業易地搬遷技改前的老制絲線,有一次,設備出問題了,畢業不久的潘志方發現,作為一名剛剛被定崗為電氣修理工的他,對設備完全“下不了手”。
由于故障造成設備停機,擋車工們都到這里圍著觀看。潘志方站不住了,用潘志方的話說“有些下不來臺”。
此時,潘志方深刻意識到,自己雖有了一些理論知識,但真要拿起工具修設備,還是個“門外漢”。
從那以后,潘志方為了能研究明白車間設備,他總是抱著電路圖,滿車間的去找回路,他當時的目標很簡單“有問題時,只要能下手就行。”
這種自我加壓的責任感開啟了潘志方不斷學習知識、鉆研技術的大門,也讓他對修理設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動力也從“能下手就行”逐漸演變到了“以最快、最經濟的方式修好設備”。他說以最快、最經濟的方式修好設備讓他特別有成就感。
2009年,潘志方被調到了技改辦工作,在技改施工現場,他跟著廠家人員安裝、調試設備。當時的技改條件特別艱苦。正在建設中的廠房四面透風,數九寒冬的北方對于這個湖南小伙子來說,更是一種折磨,可潘志方沒有放過這么珍貴的學習機會,他每天都泡在廠房里,跟著廠家人員學,仔細觀察,認真記錄。
“在易地技改工作的這一年半,對我的人生和專業技術水平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潘志方回憶道。
從技改“畢業”后的潘志方,重新回到制絲車間,面對嶄新的制絲線,他充滿自信。
在制絲線上,摻配段生產前,必須將相應的梗絲預備出來,但新制絲線是針對年產20萬箱卷煙而設計,隨著企業的發展,產量的增大,當時的兩組對頂柜(每個貯柜的設計能力為1200kg)已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
因為貯柜內貯有的梗絲量無法滿足摻配的需求,但現有的“平鋪式”入料又不能再繼續往貯柜里布料,這個問題給車間生產造成了影響,只能用人工鋪料來解決。
潘志方把這些問題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開始尋找解決辦法。
他廣泛的聽取擋車工的建議之后,開始研究,查資料,反復的試驗,最后他提出對入料方式進行改造,把以往的“平鋪式”改為“百分比平鋪式”入料,即:改變布料帶的運行時機和運行速度,使布料車行走至貯柜無料部分時,布料帶開始運行,且提升布料帶運行速度,使布料帶上的物料全部鋪入貯柜空余部分。
為了實現這個想法,潘志方采用控制屏輸入入料位置,寸動車感應入料時機,變頻控制布料速度等技術手段。最終,潘志方的“百分比平鋪式”智能入料方式有效解決了無法對存有梗絲的貯柜進行再次入料的難題,獲得了領導和職工們的一致好評。
回到車間后,他先后參加了車間降低摻配段設備空運轉時間、改進切葉絲金屬探測器檢測及剔除方式、完善集中監控與現場操作站等項目,為企業的技術改進、節能降耗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潘志方是一個勤于動腦,對技術特別鉆研的年輕人,踏實肯干,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用一項項優秀工作業績詮釋著他的不平凡。”制絲車間甲班班長張瀅談到潘志方時說。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