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報道 周末的清晨,大地才從沉睡中醒過來,晨曦的涼爽掠過山梁,遠近傳來幾聲犬吠和雞鳴,剔透的晨露劃落煙葉的指尖,發出清涼的響聲。喜洋山上,滿山的烤煙挺身豎耳,精神抖擻。煙地里,神清氣爽的兩個年輕人在察看烤煙的生產情況。不時,他們針對某塊煙和某株煙,研究煙苗生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他們就是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水潦彝族鄉喜洋山上那片煙草的的主人——28歲的大學生村官李茂江和25歲的大學生村官李富平。
? 腳踏實地當村官務農事
去年,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的李富平看到當村官的機會,亦然解除了和四川某大型生科畜牧集團的合同,決心扎根偏遠條件艱苦的彝鄉。
“起初,面試我的老師問我為何要到偏遠艱苦的農村當大學生村官,我的回答是想在農村去發展養殖業或種植業,老師又問我如何看待現在豬價的下跌,我說道:和每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農業,是永遠不會垮臺的。就因為這句話,我就當上了大學生村官。從一開始我就想在農村,腳踏實地地做事情。”李富平談到他的村官之路顯得很執著。
而同樣做起煙農的李茂,是大學畢業后懷著一顆為家鄉建設盡一份力的心回到家鄉的,現在他已經在家鄉做了四年村官。?
彝鄉開辟煙草夢
大學生村官,帶進先進的專業技術和管理技術,帶進現代農業理念,當然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職責。但是,帶什么技術,把技術帶到哪里,似乎又一時困惑住他們。地勢偏遠、資金短缺、交通不便、市場困難和條件艱苦等一系列問題似乎一下子找上門來,面對現狀,讓他們陷入短暫的困惑。他們發現,自身的條件結合水潦的條件,搞產業十分困難。“農村姓‘農’,尤其是欠發達山區,現代化產業,沒有順產的條件,在農村就是要從事‘農事’。”李富平談起農村的發展問題條條是道,經過反復思考,他們決定種烤煙,于是他們瞄準了鄉下那塊出煙的土地。
首先面臨的是租地。經過他們和當地農民的反復商量,爭取政府支持和自籌資金,他們租下了100余畝適宜種煙的土地。他們的烤煙夢終于開始有了計劃和眉目。
烏蒙磅礴走泥丸
“萬事開頭難,哪知中途亦不易”。烤煙計劃開始后,不料之事才接踵而至。
首先是 “棘手”山梁子上的土地,旋耕機無法使用,又逢一個多月未見降雨,土地板結。他們將計就計,煙苗育好后,待雨水落透,直接移栽。用耕地所花的勞動力攤在移栽和鋤草上。二是人力渙散。農村留守勞動力,托家領幼,和企業工廠的不一樣。變化大,常出現“要人無人”的局面。在缺少人手的時候,他們總是挑最重的活自己干,開始的時候,他們的雙手滿是水泡,躺在哪兒一下就睡著了。三是資金短缺,捉襟見肘。單工人工資就開銷不小。“工人工資最不能‘閃手’”,李富平說。拖欠工人工資,失信于人,就難再找到工人。于是他們四處籌措資金,挽留住工人,和工人建立起信任和感情。
6月底和7月份,正值烤煙生長關鍵時期,水潦又逢大旱,一個多月的時間只降了一次小雨。看著一天接一天的太陽,旱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心如刀絞!”,李茂江這樣形容那段旱情過程。“幸好我們早有預謀,了解水潦十年九旱的氣候,租地時就考慮了土地是不是耐旱的問題。”李富平表示:“已經度過安全期”。
“過去的困難形同大山阻面,走過來,烏蒙磅礴,又形如泥丸”,看著栩栩的烤煙,李富平回憶起這段經歷。
泥腿子經驗托起未來航帆
“這兩個年輕人,做事很有激情,很有點子。”水潦鄉鄉長熊偉對他們這樣評價。有點子是好的,但是不把點子付諸行動,就是嘴上談兵。做一件事,必須有埋頭苦干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和行動。“每人掙到5萬塊錢當下只是5萬塊錢,但是放到我們的未來,就不僅僅是5萬塊錢了。積累的泥腿子經驗和事業信心,不管以后我們做什么工作,都將是無價的財富。”李茂江說道。
“嘴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什么事,只有自己去做了,面對困難和挫折,才會磨礪自己的意志。嘴上和紙上的東西,不去做,永遠也成不了事。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真理。”李富平談起他當村官來的體驗,“現在,百畝烤煙,幾近豐收。未來我當然會長期扎根農村,許多資源等待我去開發利用,對農村也越來越有興趣了”。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