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一走進吉安市泰和縣洲劉煙站,就聞到烤煙帶來的濃濃香味。站長劉禮文正在驗級區里指導煙技員分級,檢查他們是否分級準確。煙農高興地對我們說:“今年的煙葉質量很好,我們的收入肯定超過往年,只要劉站長明年還在這里,我就還要繼續種煙”。
黨員劉禮文對煙農進行分級扎把指導
黨員劉禮文對煙農進行采摘指導
今年50歲有著17年黨齡的劉禮文,面色黝黑、敦厚樸實,乍一看,他更像是某個村里的煙農。1982年高中畢業后,劉禮文選擇留在家鄉務農。1987年,劉禮文在峽江縣開始種煙,也從此開始把自己的半輩子奉獻給了種煙這一行。在種植期間,劉禮文連續6年被評為“種煙能手”。因種煙技術精湛,劉禮文于1996年被峽江縣煙草公司聘為煙技員。在成為煙技員以后,劉禮文通過自己的勤奮好學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努力提高煙葉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在煙葉分級的考核中,取得“煙葉高級分技工”的職稱。
2008年,由于工作需要,劉禮文同志獨自一人來到泰和縣洲劉村進行煙葉種植試點工作。剛來的時候,放眼過去到處都是荒地。盡管當地政府將煙葉當作一項富民產業來抓,可當時洲劉村農民對種煙沒有多少興趣,積極性不高。“要讓農民兄弟心動,只有把自己的心貼上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劉禮文這樣想也這樣做。他吃住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山村,對首批種煙的24戶村民進行全方位的貼心服務。他把田頭當課堂,一邊給煙農講授“理論”,一邊對煙農們現場操作培訓,手把手地教煙農,從煙苗培育到煙葉施肥、管理、防治病蟲害、采摘、烘烤,一一詳盡講解。烘烤期間,他和煙農一起守在烤房前,并細心地向煙農講解烘烤煙葉的每一個技術要點……
在煙葉交售驗級過程中,他身為主檢,開始很多煙農都質疑他的公正程度??傆X的為什么看似一樣上等的煙葉,在他眼中就成了中次等煙?有些煙農還嘗試著“走后門”,買好煙好酒送給他,但劉禮文堅決只認煙不認人,無論是村干部還是普通煙農,一視同仁,不論誰找他說情都沒用。漸漸的他贏得了煙農的信任,煙農們都聽他的話,規規矩矩、認認真真地做好煙葉的初分扎把,不再摻雜使假,只要把煙種好,賣的價錢自然而然上去了,煙農種煙的積極性和信心也足了。
劉禮文發動的第一批種煙戶,在他的帶領和精心指導下,已經嘗到了栽煙帶來的甜頭。很多種煙戶通過栽植煙葉獲得豐厚的利潤,從此走上了這條“種煙致富路”。
劉禮文不但為煙農提供技術服務,還一個人承擔了烤煙不同播種移栽期試驗、不同有機無機肥小區試驗、熱能再利用烤房烘烤效果對比等15個科技項目試驗。
這些試驗包含了從移栽到烘烤的煙葉生產幾個關鍵時期,劉禮文一邊要管理煙站日常事務,一邊忙于這些科技項目,可以說是吃盡辛苦。在承擔科技項目試驗里,他起早貪黑忙碌在田間地頭,全年都和煙葉生產工作捆綁在一起。試驗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是一項技術活,因此不但有復雜的腦力工作,又因為其需要做繁多的試驗,因此又是一項繁瑣繁重的力氣活,他們的工作卻在提高煙葉質量、提高煙農經濟效益發揮著舉足重輕的作用,因此劉禮文同志付出了常人所未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在煙葉生產關鍵時期,他幾乎與他的煙葉“形影不離”。由于煙葉生產工作明顯的周期性,劉禮文自從來到泰和工作之后,就將自己的全部時間放在煙葉上,連中國人傳統的節日-春節也沒有回去和家中年邁的父母團圓。
劉禮文用他執著的腳步,踐行了行業“兩個至上”共同價值觀,詮釋了“發展同向、工作同心、服務同步、利益同體”的深刻內涵,通過他嘔心瀝血的付出,實現了他的“煙葉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