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東方煙草報》 走進山東臨沂費縣縣局(分公司)的基層煙站,你會發現這里忙碌于田間地頭、烤房苗棚的基層煙葉隊伍里,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從他們身上,你看到的不是驕嬌二氣而是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他們吃苦耐勞、充滿活力,在辛勤工作和默默付出中揮灑著自己的青春。
??? 熱心客串幫工
“小楊、老鞏,我可是多少年的育苗專業戶了,育苗技術不含糊,育苗棚扎制也是數一數二的,你們還不放心,大冷天還得跑來……”1月27日早上8點半,當朱田煙站煙技員楊朋濤和鞏傳友騎摩托車來到朱田鎮知方村育苗點時,聽到育苗專業戶卞學林對他倆大聲說道。
卞學林今年計劃扎制5個育苗棚,要承擔500畝的育苗任務。在他和愛人李秀蘭、兒子卞家強為第5個棚栽柱子的當口,兒媳婦孫紅英臨產了。李秀蘭和卞家強扔下手里的活兒到醫院照顧產婦,育苗點就只剩下卞學林一人。這樣一來,三個人的活兒就要一個人干了。楊朋濤和鞏傳友聽說了卞學林家的情況后,決定前去幫忙。
“卞大哥,搶抓農時要速度更要質量,您可一定要注意把立柱栽密、栽深、夯實,竹竿和竹片的接頭處要用鐵絲捆扎牢固,再用麻片把鐵絲頭包好,防止塑料布被扎壞,確保育苗棚在春天起大風時安然無恙啊!”楊朋濤一邊說,一邊用米尺測量立柱之間的距離,又試了試剛扎好的拱形竹片的牢固程度。一旁的鞏傳友則掄起镢頭開始刨坑、栽立柱……
楊朋濤今年33歲,畢業于山東農業大學,學的是植保專業。他科班出身,注重鉆研學習,4年前就取得了煙葉分級技師職業資格,在工作中正好發揮專業優勢。他的搭檔鞏傳友是有著近10年工作經驗的老煙技員,兩人共同負責朱田鎮7個植煙村的技術指導工作。
“放心吧!看咱扎的這幾個棚,材料都是選用最好的,技術都是嚴格按照《苗棚扎制宣傳材料》的要求,回頭把大棚膜蓋上,再勒好壓膜繩,就等著播種育苗了!”說話間,在三人的配合下,粗壯的水泥立柱被栽下夯實,手腕粗細的長竹竿也與拱形棚架捆牢,又一座結實飽滿的育苗棚穩穩地矗立在田野上……
??? 體驗裝卸工作
1月28日是農歷臘月二十八,也是費縣的年集。下午4點,費城煙站生產技術組組長王洪法走村入戶做調查后回到煙站,看見兩輛運送煙葉種植專用肥料的大卡車停在煙站貨場里。
“真糟糕,今天是費縣最熱鬧的大集,裝卸工人都去縣城趕集了,電話一個也打不通……眼瞅著天都快黑了,還找不來裝卸工人,可真急死人!”費城煙站保管員劉忠志急得滿院子轉,一邊說一邊不停地撥打著電話。
“別打電話了,咱們把大伙喊出來,自個兒卸車吧!”王洪法向劉忠志建議道。他們隨即招呼剛剛回站的煙技員們,很快,大家都向貨場聚攏過來……
王洪法今年29歲,年齡不大,卻已在基層煙站工作了10年,是費城煙站的技術骨干,也是評級主檢。
劉忠志指揮貨車司機將車倒至貨場邊,王洪法為大家分好工:王桂華和閆國營在車廂內掀袋發貨,他和其余4名年輕煙技員在車下接貨。只見王洪法彎腰扛起一袋50公斤的化肥,用肩頭顛了顛,接著邁開大步向前走去……大家紛紛脫下棉衣,跳上垛位臺,配合默契地卸起車來,扛的扛,抬的抬,不到一個半小時就把兩車肥料卸完,整整齊齊地碼在貨場上了。
夜幕降臨,費城煙站的食堂里飄出了飯菜的香味。“開飯嘍,大家辛苦了!站長打電話囑咐多加兩個菜,慰勞慰勞大家!”隨著當值“炊事員”李彬(煙站里的年輕人輪流值班當大廚)的招呼,小伙子們擦去臉上的汗水,高高興興地向食堂走去……
??? 當好技術顧問
“咱們這次培訓根據生產環節安排了5節課,由我和劉長青、賈俊名、孫士紅輪流來跟大家交流。今晚我講的是煙葉育苗技術要點……”2月8日晚上8點,石井鎮百利農綜合服務煙農專業合作社的大院里燈火通明,雪后的寒冷天氣沒有影響培訓室里的熱烈氛圍,只見偌大的培訓室里座無虛席,大家裹著大衣,戴著棉帽,坐在凳子上認真聽著、記著、交流著……
“培育無病壯苗是生產優質煙葉的基礎。大家在育苗操作時,一定要提高防病意識。只重視熏蒸不重視消毒、衛生操作措施落實不到位、重防病輕防蚜和關鍵藥劑防護措施落實不好等問題,一定要徹底杜絕……”石井煙站煙技員曲學堂正在認真地講著。今年31歲的曲學堂現任評級主檢,他當過兵,在工作上也一直保持著認真嚴謹的軍人作風。
“小曲,村北嶺上俺有5畝地,你看那里的土質適合栽種哪個品種?”
“曲老師,去年我和別人栽同一個品種,同時栽、同樣施肥,咋煙葉比人家的落黃晚好多天呢?”
講課結束后,大家圍著曲學堂七嘴八舌地詢問著各自關心的問題。盡管費縣縣局(分公司)前期針對各村煙農已經舉辦過生產烘烤技術培訓班,但大家還是愿意跟他們熟悉的煙技員再交流一下。曲學堂和大多數煙技員一樣,認為這種拉家常式的技術講解更像是一種情感溝通,一問一答互動起來,宣傳效果往往要比正式講課還要好。
一一解答完,曲學堂又針對這些提問總結歸納了一下,作了詳細講解,大家聽得頻頻點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