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川渝中煙有限責任公司網站報道 高個子,瘦身材,目字臉,挺鼻梁,黑框鏡,鴨舌帽,以及臉上坦誠的笑容。這幅素描畫的是“彈簧鍋”蒲斌。
蒲斌是川渝中煙四川煙草工業公司成都分廠企管辦督導管理員,“彈簧鍋”是他的QQ昵稱,也是他參與公益活動的慣用名。幾次電聯,記者終于見到他。“我經常上夜班,白天喜歡打球,有時還要做點公益方面的事,所以不湊巧。”他解釋道。
近年來,“彈簧鍋”以匿名方式資助社會貧困人員,在成都公益界小有名氣。
“彈簧鍋”與受助老人蔣婆婆的故事
2013年“彈簧鍋”開始出名。這年,他組織關愛蔣婆婆的活動達數十次。
蔣婆婆年近八旬,租住在成都市成華區一拆遷工地旁的平房內,老伴80多歲,女兒癡呆癱瘓,大小便失禁46年,還有個上中學的外孫。蔣婆婆是家中唯一的勞動力,靠撿廢品維持生活,每天頂多能賣5元錢。
2013年5月,蒲斌從新聞媒體上得知蔣婆婆的事情,幫助蔣婆婆的想法油然而生,第二天他便想辦法找到蔣婆婆。
盡管心里有準備,但走進蔣婆婆家,他還是不禁吃了一驚。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里,住著祖孫三代四個人,許多生活用品都是撿來的,電燈是家中唯一的電器。因為缺錢,全家人四個月只吃了三頓肉,洗衣粉只給外孫洗校服,蔣婆婆自己從來不用。
“看起好造孽喲!”蒲斌家境不錯,從小沒吃過苦,看到蔣婆婆家的貧困現狀,心里難受,深受觸動。當天一回家,他就將蔣婆婆的情況掛在幾個公益QQ群上,希望大家獻愛心,伸援手。
倡議很快得到響應,QQ群里的志愿者紛紛捐來大米、食用油、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
兩天后,蒲斌將這些東西送到蔣婆婆家,解她燃眉之急。
此后,他經常在QQ群里組織活動,自己每月去蔣婆婆家幾次,每次都帶上自己和網友捐贈的財物,肥皂、毛巾、牙膏,洗衣機、電視機、輪椅,幾乎包括所有的生活必需品。
在資助蔣婆婆的活動中,有兩次蒲斌印象很深。
一次是改裝電路。那天,蒲斌帶上妻子、女兒和分廠的電工同事,為蔣婆婆家更換漏電的電線、開關插座,安裝電視衛星接收器,走進家門,就甩開膀子干起來。
蒲斌和同事忙著拆除舊電線,換上群友捐贈的新電線、開關插座,安裝掛衣架、電視接收器。妻子和女兒遞工具、電線和水,忙前跑后,也沒閑著。
那天天氣特別悶熱,屋里像口蒸鍋,蒲斌和同事大汗淋漓,身上幾乎沒一處干的。“汗水一直流,像洗桑拿。”蒲斌說。
忙活兩個多小時,新電線和接收器終于安裝完畢,電視能接收幾十個頻道。
“太謝謝你們了!”看到清晰的電視畫面,蔣婆婆反復說著同一句話,臉上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
“做公益,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蒲斌說,哪怕受助人給我一個微笑,我都特別滿足、特別高興。
還有一次是拜年。今年春節前,蒲斌在QQ群里倡議,去給蔣婆婆拜年。本來報名的只有10來個,沒想到當天竟去了50多人,許多人還帶著小孩,有幾個小孩將自己的零花錢捐給了蔣婆婆。
蔣婆婆喜極而泣,一個勁地說,他們都是“大好人”。
在大家幫助下,蔣婆婆家的生活有了明顯改善,吃穿不用再愁,外孫在公益組織干點零活,還可以領工資補貼家用。盡管如此,蒲斌仍對蔣婆婆十分關心和牽掛,經常為她組織關愛活動,今年又有幾十次。
“彈簧鍋”與公益志愿者馮小燕的故事
除了蔣婆婆,還有一個人讓“彈簧哥”很牽掛。這個人叫馮小燕。
馮小燕身患重病,也是一名公益志愿者,曾被評為“成都力量”年度人物。
馮小燕三十來歲,一個人生活在成都,母親去世多年,父親有了新的家庭。患病后,她花光了所有積蓄,身邊的親戚和朋友對她唯恐避之不久。為了治病,她在建設路租了間房,靠賣花支付醫療費。
為幫助馮小燕,蒲斌經常發動QQ群里的朋友到她那里買花,自己和家人也隔三差五到馮小燕花店,幫忙做點雜事,順便買幾盆花。
蒲斌家里,陽臺、窗臺、書桌上都擺著各式各樣的花,有米蘭、茉莉、紅掌、粉掌等好多個品種。這些花都是從馮小燕那里買的,他還買了些花送給親朋好友。蒲斌說,他們家原來不養花,只在陽臺種了兩窩菜。自從認識馮小燕,家里的花從無到有,并逐漸多起來。
“馮小燕很自立,也很好強,我們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蒲斌說。
如今,馮小燕依然在與病魔作斗爭,蒲斌也在持續不斷地給她幫助和支持。
蒲斌說,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如果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像馮小燕這種在困境中抗爭的人,就會更有更有希望了。
“彈簧鍋”與他對公益事業的認識
聽說記者要采訪,蒲斌糾結了很久。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不想出名。因為自參加公益活動以來,受助者沒有一個知道他的真名,就連公益QQ群里的絕大多數好友都只知道他叫“彈簧鍋”。二是認為不值得宣傳。他說,做公益只是利用空余時間和閑置物資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自已并沒有付出多少。
不過,蒲斌再三思量后最終接受了采訪,他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公益,理解公益,參與公益。
“做公益并不是多偉大的事。”采訪過程中,蒲斌反復這樣說,他的意思是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做。在他看來,公益是一種生活習慣,公益無處不在。公交車上讓個座,給陌生人一個微笑,幫同事做點事,攙扶老人過馬路,都可以叫做公益。
所以,做公益沒有特定的人和方式,只要不求回報,用心做事,就會得到真正的愉悅。
蒲斌還說,做公益首先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安排好家里的生活。如果連自己的事都處理不好,公益也很可能做不好,做不長。
因此,蒲斌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對待家庭細致入微。
他妻子不在成都上班,周末才回家,平時的家務,都是蒲斌一肩挑,毫無怨言。結婚18年來,夫妻倆從沒吵過嘴,紅過臉。在妻子眼中,蒲斌是當之無愧的“五好丈夫”。
幾年來,在家人支持下,蒲斌把更多精力投到公益活動中,讓更多人感受到溫暖和力量。特別讓他欣慰的是,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很多同事和朋友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一起傳遞愛,傳遞正能量。
“我會堅持下去。”蒲斌說,他將繼續做一個快樂的匿名公益志愿者。
蒲斌公益活動資料卡片
三四年前,蒲斌抱著懷疑的心態接觸公益,誰知投身進去就一發不可收,一直堅持到現在,而且已在幾個公益組織小有名氣。
幾年來,懷著對公益事業的熱情,蒲斌先后組織或參與了“為流浪人群送冬衣”、“送愛南充”、“衣舊暖心”、“蘆山抗震救災后方工作”、“愛集市”、“魯甸地震救災后方工作”等公益活動,把收集到的物品和現金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數千人因此受益。
因為熱愛公益,蒲斌的業余生活豐富而緊湊,義賣、走訪、收衣服,有時真的忙不過來。幾年中,他收集舊衣服六七千件,為了分類整理這些衣物,妻子和女兒也常常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