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為全面貫徹落實2013年全國煙草專賣管理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內部專賣管理監督,構建“制度完善、職責明確、監管到位、獎懲分明”的內部監管體系,節實加強“事前、事中”監管,促進卷煙經營的規范,筆者所在單位開始運用“非現場監管”模式,增強了內部監管的主動性,提高了自律的自覺性。
非現場監管是指專賣內管按照規范卷煙經營監管目標,全面、實時、持續地收集卷煙經營信息數據,設定相關指標和預警,定期進行監測分析,針對性監管的過程。
筆者認為要應用好“非市場監管”模式,一定要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明確制度職責。建立明晰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職責,充分發揮非現場監管成本低、效率高、對被監管機構干擾程度小的優勢,更加合理地配置監管資源,降低監管成本。解決內管人員應“干什么、怎么干、應干得怎么樣”的問題。
二是優化工作流程。按照非現場監管模式,對監管業務流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實現監管資源的有效整合,強化非現場功能,增強監管的全面性、前瞻性和系統性,同時可以讓監管工作更有效。
三是強化信息收集,利用信息系統、人工收集、卷煙經營單位備案等方式,對監管所需的基礎數據和非數據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為非現場監管指標監測、預警監測和分析質詢提供數據支撐。
四是強化指標監測,主要針對本轄區卷煙非法流通情況等各項指標的監測、分析,有效應用分析結果,對卷煙經營的不規范行為,向經營部門提出分析質詢線索和依據。
五是強化預警分析,針對系統出現的訂單總量異常、訂單結構異常等預警,運用單一分析或綜合分析等方法,每月進行一次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建議和意見。
六是推動結果應用。建立非現場監管結果應用制度,經營部門通過監管結果的反饋,發現不足,采取措施有效加強內部卷煙經營的規范管理,提高規范生產經營的執行力。
總之,在實際操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制度完善、職責明確、監管到位、獎懲分明”的原則,不斷豐富內容,確保非現場監管取得實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