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長期從醫,對吸煙與健康的關系自然是熟知的。我也曾經受過一些影響,使我對控煙更有所行動。有三件事我記憶深刻。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美國醫學代表團來訪,瑞金醫院的徐家裕醫生(后曾任院長)任翻譯,由于他的口譯十分流暢受到美方所贊賞,被指名參與回訪美國的代表團成員。徐醫生在回國后所作的出訪見聞時講到,美國的醫學專家發現中方成員中有多人吸煙表示驚奇并說,你們中國的醫學專家怎么不怕死啊!這中美兩方對吸煙與健康的意識差異之大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件事,我在1985年夏進入市政府工作,市長辦公會議在第六會議室,除正副市長、秘書長外,還有與會的部分委辦局負責同志。每次會議開始,便有同志先分送香煙,各自點燃,邊吸煙邊討論會議議題。待這第一支煙尚未燃熄,就有另一位同志分送第二支煙接燃,以后還有第三支……整個會議室煙霧彌漫,不吸煙的是少數,他們已經習慣于忍耐了,或者說是長期適應了。缺少忍耐是我的缺點之一,我只得隔時走出會議室透透氣,但是透氣后再回進去更是感到難忍。幾次以后,我想我還是個醫生,應對抽煙影響眾人健康(包括吸煙者本人)的事提出意見和建議,于是在一次會議結束前向當時主持會議的江市長提出,會議室空氣太差……可否有個規定,會議室內不能吸煙?江市長便說:“麗娟同志這個意見有道理……”雖沒有說“同意”兩字,實質上是支持了我的看法和意見。我便隨即與市愛衛辦副主任謝谷芬聯系,要求盡快準備“請勿吸煙”的標牌。在此后的第三天,就在會議室的各張桌子上擺上標牌,并收掉所有的煙灰缸。吸煙的同志沒有表示反對,不吸煙的同志則露出愉悅的神情,吸煙已成習慣的同志有時便在會議期間去室外過把癮,會議室內能見度恢復了正常。
不久,市政府有多個處室門上掛牌:“吸煙者請勿入內”;“本室為無煙室”等。影響逐漸擴大,即使在縣里召開鎮長的大會,縣長能接受我的提議,縣長在臺上帶頭不吸煙并在開會前先告示與會者不得在會場吸煙。這不僅會場空氣好,也避免了會場上互相遞煙而污染環境。
第三件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國衛生城市建設期間,大檢查中將室內及至街頭有多少煙頭也屬計分內容。當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敏章同志說:“敬煙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此話令當時聽者感到有點新鮮,然而不易被認同。但今天不同了,不少人受到國外文化的影響,想抽煙時先問一下邊上的同座人:“允許我抽支煙嗎?”
吸煙是吸煙者的自由選擇,他可以接受勸導也可以不接受,只要他不妨礙他人,不影響公共環境是不受禁止的,反則需要禁止。十多年來由于經濟快速發展,香煙的消耗量大增,不知是否染上此習慣的人變多了,但確有別的因素,特別是包裝光鮮的香煙已成為“禮品”,想到已故的陳敏章部長在九十年代在衛生城市檢查時說的那句話:“敬煙是不文明的行為”,希望今天全社會能普遍認同。
我國在1987年4月1日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至今已25年,2006年1月9日全國人大批準實施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該公約要求締約方在履約5年后要求實現所有室內工作場所、室內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上100%禁煙。兌現的時間是2011年1月9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亞太地區吸煙或健康大會上多個國家廣泛交流控煙的成效明顯,反觀我國的控煙步履蹣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是令人歡欣鼓舞的,閉幕后出現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新氣象,相信今后控煙、禁煙的踐行及其效果也一定會逐步提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