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煙盒越來越精美了,可是我更懷念上個世紀的紙煙盒。
身處貧窮的農村,我們的童年是單調而枯燥的,但是大人們吸煙后扔掉的紙煙盒,卻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一道靚麗的色彩。
當時的紙煙盒,共有兩層,一層是外面的色彩鮮艷的宣傳紙,一層是里面的防潮紙。孩子們通常將里面那層紙積攢起來,達到一定數量后,用針線把它裝訂成小本子,或用來打草稿,或用來畫畫等。
而外面那層美麗的煙盒紙用途就更多了。男孩子們通常將他們折疊成三角形的紙片。大家輪流用衣袖或手掌去扇,誰能將紙片扇得翻個面,紙片就歸誰。
我們女孩子也好奇地學扇煙盒,可是因為徒勞無功,就放棄了。我們喜歡把煙盒紙折疊成各種玩具模型,如飛機、輪船、花籃、青蛙、小鳥等。然后湊在一起比一比,看誰做得更好看,贏的那個人可以在玩過家家游戲時優先選擇角色。
在沒有電視機的年代,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就是玩過家家。因為參與的人多;而且趣味性濃,玩的內容永遠都不會重復,玩的主題由大孩子決定,可能是買賣東西的游戲,也可能是扮演故事中的某個情節……至于游戲的道具,也需要借助紙煙盒。像大重九、川貝之類的紙煙盒,因為沒有美麗的圖案,就只能成為我們菜籃、碗、碟之類的道具,而像阿詩瑪、紅山茶之類的紙煙盒,因為有美麗的人、花、風景等圖案,就成為我們的錢幣道具。畫面是人的紙煙盒就當作十元的人民幣,是花鳥的就當作五元的人民幣,是樓閣的就當作兩元的人民幣,而其他圖案的紙煙盒就當作一元的人民幣。
可是,玩過家家的游戲,人太少是沒有多大趣味的。于是孩子們又找到另外一個樂趣放風箏。用竹條做成骨架,用米飯把自己認為最美的紙煙盒粘在一起,做成漂亮的風箏面。大家拿著風箏,相約爬到山頂去放。看著自己的煙盒風箏在藍天上飛翔,那份快樂與自豪,不是今天的孩子可以體會的。因為,不是所有孩子的風箏都可以飛上天的。我曾用自己積攢的紙煙盒做了一個漂亮的特大蝴蝶風箏,可因為粘貼的紙煙盒太多太厚了,無論我怎么奔跑,卻依然飛不上天空,成為當時孩子的笑柄。
放風箏雖然有趣,可是無風有雨的日子,只能呆在家的我們就用紙煙盒折成方形紙片,作為下棋的道具。
后來長大了,我們就將紅雙喜、黃角樓、紅塔山、玉溪、黃山等一大疊紙煙盒送給周圍的小孩子,同時被送走的還有它們曾經帶給我們的快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