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書記”并不姓煙,“煙書記”也并不愛抽煙。人們之所以叫他“煙書記”,是因為他愛種煙,不但自己愛種,而且還千方百計帶領群眾種,為此,他和他的數十戶種煙的鄉親發了家致了富。他叫陳發生,樂安縣湖溪鄉沙港村黨支部書記。
陳發生今年49歲,初中文化。2004年,鄉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動員農民試種烤煙,作為村里民兵營長的陳發生便帶頭試種了6畝。他知道,種烤煙技術性強,在播種、田管、烘烤等環節,稍有閃失,就會影響效益,甚至虧本。為此,他積極參加烤煙生產技術培訓,認真鉆研有關資料,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并且做到勤下田,勤管理。
經過努力,當年,他那6畝烤煙獲純利1萬多元。成功后,他發展烤煙生產的信心更強了,勁頭更足了,第二年,他便種了10畝,純收入近2萬元。
2006年,他當選為村里的黨支部書記。此時,他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如何讓群眾盡快脫貧致富,成了他思考的首要問題。他想到了發展煙葉生產,覺得這是一條致富的好路子。于是,他決心帶領鄉親們堅定地走這條致富之路,讓大家一同奔小康。
思路決定出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召開了村委班子成員及全體黨員大會,會上制定了“烤煙興村富民”的發展思路。他接著召開全體村民大會,號召大家種煙??赏獬龃蚬T了的村民,根本沒幾個人響應他的號召,絕大部分都不愿留在家里種煙,任他磨破了嘴皮也沒用。為了讓村民相信他的話,他沒有強迫大家種,而是組織村干部和部分黨員帶頭試種,讓事實說話。
他和縣鄉煙技員一道,從煙田的翻耕到煙苗的播種,從煙葉的田間管理到煙葉的采摘烘烤,對全村的烤煙精心管理,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全村的80多畝煙葉大獲豐收,細細一算,1畝烤煙年收入竟然相當于8畝水稻的年收入。這不但更堅定了他走“烤煙興村富民”之路的決心,也增強了全村群眾種煙致富的信心。
面對第二年10多戶村民加入到種煙行列,他要求村里的黨員干部像他一樣,人人都成為宣傳員、幫扶員、煙技員,采取片區負責制,明確責任人,做好各片區烤煙生產各個環節管理及幫扶工作。特別是在烘烤時期,他和黨員干部日夜不離地巡邏在各片區的烤房邊,幫助煙農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為讓村里的烤煙產業不斷壯大,他經常組織村里的骨干到外地學習,引進煙葉生產新技術,同時,制定出“烤煙栽種集中連片”的措施,讓全村煙葉集中栽種在幾個區域,這樣便于各項管理,減少生產成本。
在他的努力下,2007年全村種的300多畝煙葉同樣獲得了好收成。嘗到了煙葉生產的甜頭后,全村種煙面積逐年增加,煙農的收入也水漲船高。到去年,全村30戶煙農種煙510畝,戶均年純收入5萬多元,個個都致了富。他本人種煙38畝,獲純利9萬多元。過去窮得丁當響的煙農,如今都富了,大都蓋了新房,有的還買了小車,大家由衷地說:“多虧了陳書記為我們選準了致富路,帶領我們一同致富?!?/p>
由于煙葉生產成績突出,沙港村自2008年以來,年年均獲得了縣鄉煙葉生產獎,陳發生本人也3次獲得了縣級煙葉生產獎。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