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是快啊!轉眼間父親已去世多年了。但父親一生的最愛卻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父親興趣愛好不多。一不喝酒,二不飲茶,三不吃零食。他唯獨酷愛抽煙,與煙結下了不解之緣,煙齡達六十余年。
從我懂事時起,煙就是緊俏品。父親那時抽的是每包0.17元的“香葉”和每包0.14元的“勇士”。上世紀70年代煙票緊張時,每月不夠抽,父親就動員我們幾個小孩到街上去撿煙蒂。我們撿了不少帶回家去,他就把煙蒂一個一個剝開,將里面的煙絲放在一張小紙片上,用食指沾上唾沫一卷就完成了。有時也用自制的竹煙斗放進煙絲抽。竹煙斗長約一尺,用竹根制作而成。
小時候聽父親講,他7歲開始抽煙。太公名叫敖連裕,除愛抽煙外,還喜好武功,對付五六個人不成問題。當時,太公的威名如雷貫耳,其經營的船舶運輸業務生意興隆,家境富足。只可惜英年早逝,之后,家境日漸衰敗。父親是船工,從15歲開始撐船,40多年來一直漂泊在河流上。他三十多歲患慢性胃病,經常痛得直不起腰,大汗淋漓。可是為一家老小9口人的生計所迫,不得不硬撐著,很少到醫院看病吃藥。一天到晚,父親常常吞云吐霧,周圍煙霧繚繞。就是幾餐不吃飯也要抽煙,他說:“胃痛時抽煙會舒服、好過一些。”
我參加工作后,分配到副食品公司,后來又到了煙草公司。父親抽煙的檔次仍然是0.20-0.30元一包的“歡騰”、“贛州橋”。有一年春節,我給父親買了兩條上海產的“大前門”,父親看到后不但沒有高興,反而責備我不該買這么貴的煙給他抽。他說:“我是窮苦出身的人,差的煙抽慣了,好的煙反而抽不慣,低檔煙過癮。”后來,父親偷偷地把這兩條煙賣給了別人。我知道,其實他不是抽不慣好煙,而是舍不得抽這么貴的煙,父親一生勤儉節約慣了。
改革開放多年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父親抽煙的檔次卻變化不大,仍然是抽0.30-0.40元一包的煙。父親71歲時患肺結核,原因是抽煙太多。我和家人反復做父親的工作。經過幾個月時間,父親終于把煙戒掉了,病也基本痊愈。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兩年后的一天晚上,父親突患腦溢血,經過醫院半個月的全力搶救,命雖然保住了,卻導致身體癱瘓。
我繼承了父親愛抽煙的習慣,每天也要抽一包煙。夜深人靜時,抽上一支煙,寫作靈感襲來,也能寫出一些好文章。這些年在全國各種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并多次獲獎。
父親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躺在床上對我說:“當初如果不戒煙,可能不會得腦溢血,也就不會受這幾年的苦。”我聽后欲哭無淚,父親對煙仍情有獨鐘、念念不忘。父親下葬時,我把兩條“金圣”放在他的枕邊,寄托我的哀思。我想父親健在時,沒有抽好煙,到天堂后該嘗一嘗好煙的味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