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繁忙的生產線,寬敞的工作間,在新疆卷煙廠卷包車里,每一臺設備都以一種奔跑的姿態在精耕細作。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卷包車間一位優秀勞動者李旭東的故事。
1985年,李旭東師傅成為了卷包車間一名工人,從此,隆隆的機器轟鳴聲陪伴他走過了26年時光。28年來,從操作工快速成長為維修技術人員、從安裝調試設備到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了28年、學習了28年、創新了28年。有人說,28年就是一塊鋼板也會走樣,但他對工作的癡情卻愈演愈烈。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優秀勞動者不平凡的業績。
有一次,有兩臺PASSIM卷煙機組同時出現問題,機器加到高速,水松紙就會斷。當李旭東得知這件事后,馬上趕到機臺,他了解到日保養時,兩臺機器都更換了一個零件——控膠輥,又經過仔細觀察后,他發現水松紙上的膠層比平時的要厚,上膠的厚度由控膠輥凹面深度決定。事故原因出在控膠輥,這是個在高精度的磨床上磨出的零件,精度控制在三絲左右的。如果修控膠輥,稍有不慎就就會造成打膠不勻,產生煙支漏氣或水松紙翹邊,怎么辦?修還是不修?只見他行動起來,固定控膠輥,用細銼刀打磨,用細砂紙修薄,每一動作都恰到好處的用力。最后,將“寶貝”裝到設備上后,水松紙斷的故障排除。在二車間,李師傅修機器,總是能手到病除。大家都親切的贊譽他是征服“洋機器”的“土郎中”。想起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濕“那是怎樣一種變腐朽為神奇的境界啊。
李師傅心細如發才如斗。他連續多次被評為集團技術能手、廠級先進工作者,先后攻關了十多個QC技術改進項目。
他們技術小組完成了PASSIM卷煙機組嘴棒切割機構的改造,解決了加膠棒的使用問題;加裝了導水槽,解決了水漬煙的問題。一切三裝置主軸,供膠器固定軸等一系列的改裝,減少了維修時間,有效提高了設備效率。
2009年7月,李旭東和劉岷代表新疆卷煙廠,參加紅云紅河集團舉辦的第一屆煙機設備維修職業技能競賽。參賽的11個隊,都是來自集團各廠的技術骨干,師徒倆榮獲二等獎,為新疆卷煙廠贏得了榮譽。
但在榮譽面前他沒有驕傲自滿,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李師傅總是很靦腆,他說,你們不要寫我,我總覺得,領導和同事給我的榮譽太多了,我奉獻的太少,我覺得很慚愧。
今年6月,李旭東師傅的孩子高考。5月底,他服從組織安排去了云南,在曲靖卷煙廠技能考試中擔任考評員。出差回來已是6月1號,又趕上“紫云”的批量生產,為了滿足“紫云”生產而必須要進行的改造卷煙機任務,又將他推到了最前線,而此時距離孩子高考還有6天時間。
高考的第一天,妻子肩周炎又犯了,本來答應了兒子,中午能早點回家。然而,78#卷煙機出現了煙支長短問題,為了搶修機器,他只是給兒子買了份涼皮送回去,顧不上和孩子交流考試的情況又匆匆趕回車間。
我一直都在想像,當李旭東師傅出差在外接到兒子電話的時候,那將是怎樣一番不被理解的無奈?當他把那份匆忙買回來的午餐送到兒子手里的時候,又是怎樣一種四目相對的沉默呢?
誓言無聲,這是一個優秀新煙工人對終身追求職業的誓言,這是一位華夏赤字對大地的誓言,這是一個共產黨員對那面黨旗的誓言。上面所講,只是這些年來太多太多感人事情的縮影,在新煙的發展歷程里,有太多的基層工作者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你走進他們,了解他們,才能發現他們就是企業發展的基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