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是抗日救國的“小小宣傳員”,14歲是部隊營部里最小的勤務員,20歲是新四軍里的年輕戰(zhàn)士……
光陰流轉,當歲月的滄桑爬上他的額頭,轉眼,他已成了眼前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
他目光堅定,有著孩童般爽朗的笑聲;他個子小,卻充滿著“正能量”——他有著一顆紅心和一顆愛心。
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紅色印記,仍清晰地印刻在他89歲的心里。有著67年黨齡的他,是個有故事的老人。離休后,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扶貧濟困、助人為樂,被親切地喚作“愛心爺爺”。
他叫張朝萍。在“八一”建軍節(jié)來臨之際,“愛心爺爺”給我們講起那些“紅色往事”。
?
父親被害他從小有顆抗日救國的紅心
時間的指針撥回1938年秋天。
那是個天昏地暗的年月。日寇占領了張朝萍的安徽老家,鬼子們天天殺人放火、無所不為。和所有中國人一樣,張朝萍對鬼子們恨之入骨。
當時,黨的地下組織開始活動,著手建立游擊區(qū)開展武裝斗爭。區(qū)委還組織了一個宣傳小組,專門發(fā)動群眾進行抗日活動。13歲的張朝萍自告奮勇加入宣傳隊伍。寫標語、刻印宣傳資料、唱抗日歌曲,張朝萍樣樣都干。
到了第二年下半年,張朝萍的老家成立了一個邊區(qū)抗日武裝——新軍獨立三團。當時他的父親在二營營部當秘書。
雖然年紀小還不能上戰(zhàn)場抗日,張朝萍主動到營部里做年紀最小的勤務員。幫著打掃衛(wèi)生,送茶水,有時還幫炊事班到村子里買青菜。能為抗日工作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張朝萍心里覺得特別踏實。
不過,到1940年下半年,因環(huán)境艱苦,張朝萍全身長滿了疥瘡,行動不便又會傳染,那時部隊沒有衛(wèi)生員缺少藥物,他只好回家找土方治療,從此離開部隊。
不幸的事發(fā)生了!當年10月,張朝萍父親請假回家修茅草房子,被敵軍擒獲活埋了。尸體被找回時,身上的衣服全剝光了,只剩下一個褲頭……
那時的家里太困難,吃飯都成問題,棺材也沒錢買。一個叫張正標的老人帶著他到全村挨家挨戶磕頭求救,湊了點錢買幾塊木板釘了一個薄匣子當棺材才把父親裝殮埋葬……父親被殺害的殘酷現實在張朝萍幼小的內心埋下了種子——他要參加革命,抗日救亡。
熱血青年他在槍林彈雨中奮勇前行
1945年6月,終于迎來了曙光,獨立團打回來了,已改名為新四軍第四師十二旅三十六團。趁有一個排長回家探親,21歲的張朝萍逮著他不放,硬是讓他帶到部隊駐地參軍。
那時,張朝萍十分瘦小,右胳膊又因小時候受傷彎曲不到位。一開始,部隊領導有些顧慮,但張朝萍心意已決。因為小時候讀過兩年私塾,加上此前做過抗日救亡的宣傳員,最終張朝萍被安排到了二排六班,還發(fā)給他一桿大鼻子步槍。在班里,他常給同志們讀報紙、讀捷報、寫墻報。
干了7個月,張朝萍參過加兩次主要的戰(zhàn)斗。一次是1945年8月,一天夜里攻打一個叫永安集的汪偽據點,偽軍一個團經常帶兵四處搶糧,老百姓恨死了。張朝萍所在的班在圍墻東北角,搶占敵人一個碉堡,天黑、溝深、坡滑,張朝萍跳到齊腰深的水里,敵人的火力又猛,爬上滑下好幾次,還好碉堡有一個班通過地下黨買通了,他們把槍把倒過來用,用槍把他們拉上岸,最終有驚無險地把敵人拿下了。
還有一次是同年12月,北方天氣很冷,已經結冰了。張朝萍所在的團奉命在1946年1月13日和平談判停戰(zhàn)前一天,拿下隴海路上的敵軍。據點外圍壕溝深,有鐵絲網。當時壕溝水已結冰,他們只好用槍托搗碎冰層跳下去,冰水灌到棉褲里刺骨的冷,棉褲進水又笨又重。他們奮力沖上岸,在機槍掩護下經過一陣巷戰(zhàn),在槍林彈雨中,敵人最終繳槍投降了。
1946年1月,張朝萍從六班調到連部當文書,同年4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調五連,一直搞后勤供應工作。他先后擔任過管理排長、糧秣員、軍需、司務長等職務,為部隊行軍做后勤保障工作。
做后勤工作也要經歷槍林彈雨。有一晚,飯沒燒好,敵人就追上來了,在齊腰高的深水里,張朝萍和戰(zhàn)友們奮力反抗。敵人在山上用機槍向他們掃射,子彈打在身邊的水中直冒水泡……
1952年10月,在赴抗美援朝的路上,張朝萍護送軍需時嚴重腦震蕩,不得不留下來住院治療。后來康復后,醫(yī)院成立一個快速機動設備精良的醫(yī)療隊,張朝萍成為行政隊長,做救死扶傷的工作。
愛心爺爺他扶貧濟困傳遞“正能量”
1955年初,31歲的張朝萍轉業(yè)到地方工作。到遂昌先后任過煙草專賣公司主任、縣財糧科長、文教科長、湖山區(qū)委書記、代區(qū)長、麗水地區(qū)水電工程處黨辦主任、機關支部書記等職。張朝萍遭受過不公正的對待,直到1983年才得到平反,他59歲時離休,享受副縣級待遇。
現如今,一提起張朝萍老人,凡是認識他的人,都夸他是“愛心爺爺”。雖然年紀大了,但他依然像年輕人一樣忙個不停,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他人、奉獻社會。他積極響應市委老干部局爭做“最美老干部”倡議,積極參與“老干部紅領先鋒”活動,關愛學子,熱心助學。2012年5月,他被評為麗水市優(yōu)秀離退休干部黨員。
“動人以行不以言。”這句話是張朝萍老人最好的寫照。張朝萍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愛心助學捐款、捐物的現場,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每當國家有難,他總是第一時間捐款。從去年開始,張朝萍在麗水學院設立“張朝萍助學金”,捐出72000元資助6名貧困生完成4年的學業(yè)。
盡管在幫助別人時出手大方,但老人的生活卻異常儉樸,他愛人沒有正式工作,如今只有微薄的生活補貼。家里堆滿了用來腌制咸菜的瓶瓶罐罐,吃的是粗茶淡飯,頭一天吃不完的菜,第二天拿出來熱一下再吃。平時穿的是舊衣舊襪,家里擺放的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老式家具。
總有人不解地問他:“都快九十歲的人了,該享享福了,這么苦自己、累自己圖個啥呀?”張朝萍總是回答:“正是因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我才要抓緊時間做點好事,做點有用的事。而且,幫助別人我會覺得心里踏實!”
平時,張朝萍老人還喜歡用詩詞來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他幼年上過兩年私塾,離休后堅持認真學習,參加市老年書畫研究會,其書法作品多次獲獎。他還參加了蓮都區(qū)詩詞學會,幾乎每個季度都有詩詞在會刊上發(fā)表,還編印了《張朝萍自撰詩詞集》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