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我喜歡煙草,可能是受了父親的“熏陶”。打我記事起,就知道父親愛抽煙,那時,年輕有為的他煙癮很大,但每月40元的工資,要養活包括叔父、姑姑在內10口之家的生活,因而,家境不允許他買煙抽,只好抽爺爺種的曬紅煙。時常見他嘴里叼著旱煙袋,“吧嗒吧嗒”吸上幾口,就算過足了煙癮,干起農活勁頭十足。
當年,村里有幾個在職干部,經常抽卷煙,有時也給父親發上一根。每當看見父親抽卷煙時的自如神態,我幼小的的心靈就有了一個愿望:長大后,一定也要讓父親甩掉旱煙袋,抽上最好的卷煙。
當我上完小學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也吹掉了父親嘴邊的旱煙袋。父親開始花錢買煙了。那時,家鄉人抽的全是寶雞煙廠出產的“羊群”、“金絲猴”、“大雁塔”卷煙,價格低廉,煙味嗆人,父親卻抽的帶勁過癮。現在回想起來,他之所以能把低檔煙當好煙抽,是因為他抽過比低檔煙更低檔的旱煙袋,真可謂“曾經滄海難為水”。
90年代初,我從一所中專學校畢業,進入一家煙廠工作。那是一家頻臨倒閉的企業,出產的卷煙當地無人問津,主銷西北偏遠農村。第一次回故鄉,我在那個山區小縣城轉了幾家商店,最終給父親賣了一條“云煙”,現在已記不清是哪種云煙了,只記得父親接過那條煙,視為家珍,舍不得抽,一直放到大年三十晚上,才從柜子里取出來,招待家族的長輩。
也許是身處煙草,對“云煙”的高品位、高質量略知一二。從此,逢年過節,自立“規程”:給父親帶上幾條“云煙”,報答養育之恩。屈指算來,這個“老傳統”已有20個年頭了,牌子一直是“云煙”,不過規格時有變化。
如今,父親已過七旬,身體依然矍鑠,經常騎著摩托看戲逛會,晚年生活無慮無慮,悠然自得,但他的煙癮依舊,平常抽當地產的“猴王”煙,經濟實惠。只有遇上老同學、老朋友、老戲迷。才會掏出“云煙”招待之。
今年二月間,父親在毗鄰村莊看戲,被一知名秦腔演員邀請到臺上,讓他回答戲曲知識問題,父親對答如流,名演十分高興,要現場獎勵父親一條煙。父親說:一條“紫云”就行了。操辦方便買了一條“紫云”煙,塞在父親手中。那位名演半開玩笑說:“看不出,你這個農村老漢,吸煙品位蠻高的。給觀眾說說,為什么愛抽云煙?”父親不愧是教書先生,當場“口占一絕”:彩云之南氣候好,盛產煙葉質量高,“云煙”相伴二十年,醇香綿長好味道。今天登臺得此獎,意外收獲興致高,此煙不僅自己抽,散發鄉親與父老。父親一手打油詩,博得臺上臺下掌聲一片。
父子同愛一種卷煙,這在我的故鄉還真是一件趣聞。這也許是兒時心愿、云煙品質、父子情深三者的有緣結合吧。有時,看著父親一邊抽“云煙”一邊看書的情形,就想起當年給他賣煙的悠悠往事,以及自己20年來的如煙人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