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尋著絲綢之路的印跡,從甘肅的一個小農村走到了新疆,在烏魯木齊成為一名軍人時他年僅19歲,那一年是1983年。
如今的他,身材已經發福,加之個子不高,因此顯得有些臃腫。遠遠望去,略帶自來卷的頭發上泛起了星星點點的斑白。走近他時,你卻感覺不到他有任何的遲鈍感,走起路來快而穩,他就是張成源,在新疆卷煙廠工作了27年,2013年他48歲。
張成源師傅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亦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企業員工,所做的一切都平平凡凡。然而他那起摺又泛黃的臉龐就是飽經風霜、披肝瀝膽最好的佐證,那一身樸實的裝束是對工作任勞任怨、一絲不茍的真實寫照。
立足崗位,求真務實
記得剛進動力車間,主任給我們分配工作崗位時就聽到一旁的一位師傅建議說:“分一個到張成源班組去吧,他懂得多,工作認真、仔細,在那里可以學到東西”。就這樣,我跟隨張師傅已經快兩年了。兩年的時光,讓我真真實實的感受到了師傅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敬業精神:立足崗位,求真務實。
一次在做記錄時,我發現輔料庫的溫濕度不正常,就趕緊詢問師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師傅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簡單的一句:“你讓開一下,我來看看”。于是師傅便調出了輔料庫的溫濕度變化曲線圖,看著曲線圖師傅說:“你看啊,溫濕度是瞬間降下來的,這很可能是開門進料造成的,我們再觀察一會兒,現在加濕閥已經百分之百加濕了,如果溫濕度還往下降我們就得去現場檢查了,看看是不是設備出現什么故障了”。
五分鐘之后,溫濕度仍然呈現下降趨勢,于是師傅迅速拿起桌子上的鑰匙,打開工具柜,把手電筒遞給了我,而他拿著管鉗,就這樣,我跟隨師傅沖出了中控室,一路奔向輔料庫的空調室。來到空調室后,我見識了師傅常說的巡檢四部曲——看、聽、摸、測。
師傅迅速的環視空調室的外部環境一周,沒有發現漏汽現象,于是就將耳朵貼在了空調機組壁上,依然沒有發現異常聲音。就在這時,師傅打開了空調機組室的小門,拿著手電筒鉆進了黑漆漆的空調機組里面進行檢查,看看設備是否完全正常。在確保設備正常之后,師傅才從狹小的空調機組室里出來。出來的那一瞬間,看著師傅臉上的汗珠和濕透的后背心里開始敬佩師傅。還來不及等我詢問師傅便說:“設備沒有問題,現在得檢查蒸汽管線的閥門和加濕閥的電磁閥”。話音還未落,師傅便開始檢查了,熟練地順著蒸汽管線摸著,用手的溫度來感覺蒸汽溫度是否正常,到了有蒸汽閥門的地方,師傅便會停下來,雙手緊緊握著閥門左右轉動,看看蒸汽閥門是否正常。如果蒸汽閥門也已經開了,師傅就會下意識的多觀察一會兒電磁閥的變化,結果發現電腦畫面顯示的是百分之百加濕,而電磁閥實際的開度僅為不到百分之三十。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師傅就會匯報工段長找電工師傅來維修,而從發現問題到找原因,師傅所用的時間只有短短五分鐘。
酷暑寒天,勤勤懇懇
張師傅工作就是這樣認真,冬季因為天氣原因,不僅溫濕度變化大,而且稍微不注意,都可能造成空調管線凍裂,甚至會凍壞空調設備,一旦設備凍壞就會給廠里造成一定的損失,因此冬季操作空調更要認真。
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大夜班,凜冽的寒風似乎一點都不會眷顧在工作中的人們,而是一個勁兒的在那里肆意的舞著。空調的溫濕度也很不爭氣的忽上忽下的大幅度跳動。原本兩小時巡檢一次,結果演變成了一個空調要跑十多趟,全廠總共有十一臺空調需要我們巡檢啊!刺骨的寒風吹在臉上,如同被針扎一樣的疼,可是師傅從來沒有什么怨言。
夏季驕陽似火,滿頭大汗的師傅回到中控室,拿起杯子大口大口的喝著水,此時我知道,師傅一定是巡檢去了。一旁的我說:“師傅,你喝慢點,趕緊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
而師傅卻說:“這才出多大點汗啊,和二車間比,我們幸福多了,至少不用站八個小時,我們沒什么大的體力活兒,但起碼要有責任心,多跑跑路,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得保障工藝指標合格啊”。
張師傅就是這樣,在酷暑寒天里不僅不會偷懶,工作反倒更多了幾分責任心。
這讓我更加感受到師傅對工作的熱忱,同時,我想不論是誰,也都會被他身上的這股認真勁兒打動。
笑談曾經,只因責任
總是聽別人夸我的師傅工作認真,而在與師傅交流時,他自己卻說:“不是我認真,那是我的工作,我們的命運和企業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是緊緊捆在一起的,所以我是對我自己負責”。多么樸實的話語,是啊,對企業的負責就是對自己的負責。
已經快退休的師傅常常回憶他曾經工作中的種種,在師傅的笑臉中我感受的最多的是師傅因工作而快樂的一面。
1987年的春天,結束軍隊生活,走進了新疆卷煙廠,那一年師傅21歲。師傅回憶說:“我當時分在了老二車間學加煙絲,手捧煙,然后才擋車的,那個時候都是無嘴煙,到1990年的時候,我到了老五車間開始生產有嘴煙了,也就是現在嘴棒發射機,現在想想,變化真大啊”!看著師傅嘴角略微上揚,我懂得那段日子他是幸福的。“1997年,我被調到了保潮室,又到了發酵室,一直到2000年又回到了二車間重新開始學,打掃衛生,手工加煙,送料等我都干過,到2001年,我就調到了現在的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啊。”師傅說著,而在一旁的我則靜靜的傾聽著。
師傅最大的感慨就是:“現在變化真大啊,工作環境好多了,以前車間都是35攝氏度,甚至更高,而且沒有專門的除塵房,都是用一個小小的鼓風機在那里吹,上班的時候別人站在我跟前,我都不一定認得出來,到處都是灰,只能看到眼睛,手一出汗,煙沫子就會沾到手上,所以,現在你們幸福多了。”可以看的出來師傅在會心一笑時的滿足感。
“那個時候有句順口溜,不知道誰編的,我至今記得“‘一車間下班光著背,二車間下班一身灰,三車間下班亮晶晶,四車間…五車間…’”師傅仿佛沉浸在了過去的回憶里面,而我則很想知道師傅27年的工作,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師傅,那你覺得我們現在的工作怎么才能做好呢?或者說什么才是最總要的呢?”我詢問著。
“我們車間的活兒比較輕松,但是責任心卻比什么都重要”師傅說著。
是啊,工作了27年,于師傅而言,他盡到了應盡的責任。
而在我們眼中,師傅工作兢兢業業,二十七年如一日。有句話說得好,做好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我想師傅就是這樣的人,把平凡的事業做的不平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