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1966年冬天,丈夫接我來疆,從此離開了養育我17年的故鄉,一路西行,來到了農七師卷煙廠。一進廠,丈夫的同事熱情接待了我們,在領導的直接關心下分了一間房子,丈夫的同事有的送來了煤,有的送來了菜、面粉等。廠后勤給了幾塊夾紙板,一個簡單的家就建立起來了。我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來到了煙廠這個大家庭,使我感受到領導的關心,集體的關愛、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我暗下決心,不管領導給安排什么工作,都要好好干,爭取做一個合格的工人。
來廠的第四天,領導安排我到廠付業班去積肥、挖廁所。當時我還沒有挖廁所的鋼釬,手拿十字鎬也是十分費勁,有時一釬下去才有一個白點,用力過錳,濺的滿頭脖子里臉上都是糞尿結成的冰渣,活沒有干多少,手上還打起了大血泡。
當時付業班顧節全、郭大栓看我年齡小,總是叫我多休息,叫我站在一邊看他們干活,并且告訴我拿工具的手不要拿的太緊,還給我講革命歷史、講殘酷的戰爭、講他們屯墾戍邊的艱苦創業史,使我深受感動。我想干這個活雖然臟一點、累一些,但和他們比起來算不了什么,我決心要不怕臟、不怕累,踏踏實實有,多少力出多大勁,報答他們對我的關愛。由于心中有了目標,干起活來也不覺累了,每天看到又積了一大堆肥,想著來年可以多種菜以保障食堂有菜吃,也算是為煙廠貢獻了自己一點點力量,心里非常高興。
在付業班工作不到一個月,領導又安排我到三車間當了一名學徒工。初到車間,很不適應,機器運轉,頭暈眼花的什么也看不清,自己很著急,感覺有勁使不上。這時,車間領導又把我安排到打包機上專打大條。當時的丁發蘭、吳碧泉、王桂英等同志都是手把手教我如何上煙、如何接、如何打大條。為了多學點知識、技術,每天都提前到車間先做好上班前的準備工作,下班盡量到最后出車間,協助班長做好收尾工作。由于他們的言傳身教和自己不斷地努力學習,使我很快成為一名熟練的操作工并能能夠獨擋一面,為車間能按時完成生產任務貢獻了自己應盡的力量。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市場物資供應較緊張,廠領導關心職工生活,準備加強付業班的力量,號召職工報名到付業班去養豬、喂雞、種菜。我想我是從農村來的,雖然沒有親自養過豬、種過菜,但是我見過,只要肯吃苦,我一定能把豬養好把雞喂好把菜種好,于是毫不猶豫報了名。當時也有好朋友勸我說:“一個女人家在車間太陽曬不著、雨淋不著就行了,何必要自己找苦吃去養什么豬、種什么菜呢?”,還說:“那些活是男人們干的,再說老鄉、朋友知道你養豬去了,還以為你在單位犯錯誤了呢,多沒面子”。當時我想:我大事做不來,喂豬、種菜這些小事我可以憑力氣多干一點,至于面子,毛主席不是講“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之分嗎”,要是講養豬種菜是男同志干的事,我倒覺得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辦到的女同志也能做得到。到了付業班后,我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當時條件太差,養豬還沒有豬圈,要自己動手蓋。就像鐵人王進喜說的“干工作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付業班在班長趙德付同志帶領導下,大家齊心協力,當時大家都是能挑一百斤,決不能挑九十九斤,就這樣,硬是自己動手,蓋起了豬圈,還積了許多肥用于種菜。工夫不負有心人,那幾年的豬養的膘肥體壯,菜也大豐收,大大改善了全廠職工的生活水平,我們的工作受到領導和大家的好評。我也在那一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后來,市場物資不斷改善,煙廠卷煙生產不斷增長,我又回到了卷煙車間。雖然煙廠在設備和技術方面進行了改進,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發展緩慢,卷煙車間要多卷煙、卷好煙,卷煙廠工人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幾乎天天都要加班加點,尤其在機器發生故障時,要完成生產任務,全靠加班加點,有時幾個班連軸轉,機臺人員少,都是一人頂幾人干,很多加絲工經常是一個加兩臺三臺車的煙絲,擋車工也一樣。那時,吃飯不停車是常事,記得有一次我和李桂英開一臺車,吃飯時我從食堂打回一盒面條,正在狼吞虎咽地吃,李桂英說:“你慢點吃,有我在呢”。我笑著說:“我趕快吃完好干活嘛”。我三下五除二,一盒面條幾分鐘就吃光了。為了高產、低消耗,每個機臺都是把不合格的盤紙接了又接,把不合格的煙絲晾開攤在地上,盡量不退回返工。對跑頭、殘煙都是及時拆掉,加入煙斗箱內重新卷制。由于同心協力,那幾年我們工段產量最高,質量最好,消耗最低,出勤最高,連續幾年被評為先進工段,我也多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工作者。這里面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在我離開車間多年以后,有一同事問我:“小龔,你孩子結婚被面應該不成問題吧?”我不知什么意思,她說:“你當過那么多次先進,戴過那么多大紅花,一個紅花做兩個被面不成問題”。我認為那個時候雖然做出了一點兒成績,但凝聚著領導、師傅、同事們的心血,沒有大家的幫助、關心和照顧,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再說,我們在和平環境下,無非是多流點兒汗,多出了點兒力,能受到好評我心滿意足了。想想在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們爬雪山過草地,歷經了千辛萬苦,也有很多也獻出了寶貴生命,沒有他(她)們的無私奉獻,哪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呀!
回憶往事,記憶猶新。我們17歲進廠到退休,沒有做地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但我很愛煙廠,作為煙廠的員工,就是要以廠為家,愛廠敬業,干一行愛一行,把本職工作做細做好,只有這樣才能象奧斯特洛夫斯基講的那樣“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現在我退休了,心里感到很平衡,知足感恩,廠黨委為退休工人創造這么好的環境,給我們這么好的福利,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現在是合諧社會,我們要健健康康的生活,管好自己不麻煩他人,教育好子孫,為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發揮我們的余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