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朋友們,抽的香煙你知道是農(nóng)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煙葉,經(jīng)過一步步走進卷煙廠生產(chǎn)出來的;但是,你可否了解在農(nóng)民整理好煙畦、土地,等待幼苗下種前,粒粒比小沙粒還細小的煙鐘是怎樣培育出來的嗎?
今天由我來細細訴說,也讓大家了解下曾經(jīng)最基層的煙草職工在培育煙種、收購煙葉中的辛苦與喜悅過程。
每一年的春節(jié)過后不久,煙種的育種期就要開始了,首先了解這一年煙農(nóng)大致的種植面積,根據(jù)比例把煙種從公司領回站里,把煙種找個大的容器或者大盆用清水浸泡一晚,第二天全體人員各自分工,把買回來的白布一部分扯成床單大小,一部分在剪成小的四方布,用縫輪機把三邊縫好,只留上口的小布袋狀,用來裝泡好的煙種,前期的很多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全體同事就要開始第一步,“搓種”了。
煙種的外殼像咖啡色,育苗前必須浸泡、揉搓,把這種包裹著煙種上面的物質(zhì)揉搓掉,煙種才可以生的齊整。這時的天還很冷,而搓種是屋外面的石塊上,因為搓種流出的水是黏稠的、褐色的,而且石塊是當搓板用的,這時伙房的大鍋里燒開了開水,有的提著熱水來勾兌,水不能太熱、太熱會對種子損傷,太涼大伙的手受不了;有的裝袋、扎口,每人一個臉盆盛滿水,石頭上揉搓一會,到水里清洗一回,盆里的水太濃了,再換一盆溫清水,反復很多次,水清些了,聽著袋子的煙種揉搓有種細小的“沙沙”聲了,這就搓一袋好了。再換另一袋繼續(xù)揉搓……
一次搓種過程下來,手在這種浸滿了澀澀的濃水里,在寒風中吹著,我的手面上都咧滿了小口,生疼。
第一步完成,煙種就要上床了,單獨的一間小屋,爐子早已點燃,木床上下層各自鋪好了棉白布,把煙種均勻的鋪在床上,上面再用溫濕的白布蓋好,一天24小時輪流看護,間隔幾小時就要用手翻一下,溫水噴,保持濕度、溫度正常。進這間小屋的人不要用香皂洗手,不能屋內(nèi)吸煙、喝酒,否則就會對煙伢生長造成影響。
屋外還是零下,棉衣都穿著;小屋內(nèi)卻是半袖、短褲,這種溫差很容易讓人感冒,10多天的育種下來,技術人員瘦一圈,睡不好,溫差大,辛苦多,但是看到齊刷刷的煙種都露出白白的小細伢伢,大家特別高興。
屋內(nèi)可以?;鹆?#xff0c;技術人員不歇息,馬上聯(lián)系各村代表前來領煙伢回去下畦。
從下畦,出苗、到栽種離不開煙站職工的指導,跑村、下地,到農(nóng)田,天天和村民一起在地里。
八月份,是煙葉收購的旺季,早上五、六點鐘,我們睜開還迷糊糊的眼,臉都來不及洗,評級員、過磅員、出納員人人在各自的崗位忙碌,一早上下來就是一萬斤的煙葉入庫;一天就是十萬多斤,忙的黑天白日;
出納員是最后一道工序,保證每個煙民領到現(xiàn)金高興回家,等到全部支出后在結賬,十幾萬斤的收入小票要用算盤把斤數(shù)、錢數(shù)全部結出總數(shù)、核對無誤,與出納員的付出相吻合,這一天的工作才圓滿結束。
如果斤數(shù)、錢數(shù)不符,那就要一張張的核對,我們這叫擺撲克,直到找出錯誤,銘記清楚,通知對方明日解決。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要忙到夜里12點多,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有的只是太困、太乏。
再后來有了電子稱、計算機,結賬省勁了很多,大家也不再那樣熬夜了。才覺得前些年的手工抄單、計算工作,是那樣的不可思議,煙草那些年的出納屋子里個個都是偉大的珠算行家。
煙葉在第一線職工的辛苦努力下,從搓種、育苗、收購、包裝,到煙包走進復烤廠,再進卷煙廠加工成成品香煙,又有幾個知道那些年作為煙草基層煙葉站的每一個人的這些辛苦的工作經(jīng)歷,從85年開始,16年的煙草生涯這些經(jīng)歷現(xiàn)如今我還是歷歷在目,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煙草人,那些年的那些煙事,已是今生我永遠的回憶,這段回憶里,有青春、有辛苦,有快樂,更有煙草曾經(jīng)的輝煌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