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中期,我剛記事的時候,爺爺已經是年近古稀之人了。記得爺爺瘦高個兒,臉上棱角分明,是個很精干的老人。那么大歲數,爺爺還閑不著,每天雷打不動地上山背回一捆干枯的樹根,說樹根耐燒。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別人怎么勸也勸不住。爺爺很少得病,身體一直很硬朗,他臨去世的頭兩天還背柴火呢。
1960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六,學校組織我們少先隊員到距離學校15華里的另一個村的小學開展活動。第二天我回來時,看見爺爺平展展地躺在炕上,媽媽說爺爺病了,等爸爸去鄰村請回大夫時,爺爺已經平靜地去了另一個世界,享年73歲。
我爺爺不喝酒,唯一嗜好就是吸鼻煙,并且自己加工鼻煙。加工鼻煙大體是這樣一個過程:制作鼻煙,煙葉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那兒大部分家庭都在自家小院子里種煙。夏天,爺爺把好的煙葉精選出來,一層艾蒿上放一層煙葉子,晾干后,把散發著煙葉和艾蒿特有的香氣的煙葉子包好,以備加工鼻煙之用。
制作鼻煙還有一種原料是什么?你一定猜不到,是羊糞!不過,不是羊圈里那些亂七八糟的羊糞,而是撒落在沙地上,零散的,比較干凈的羊糞。把它掃回來,堆在火盆里點燃。羊是食草動物,羊糞的主要成分無非就是經過了羊胃的草沫子罷了,所以,燒透的羊糞是一堆白白的灰,沒有一點兒雜質和異味。然后,把這些白灰放進盆里用清水澄清,掏出來晾干,就成了和面粉一樣的白粉了。加工工具,是一塊小案板大的薄薄的石板,一面光滑如鏡,還有跟現在電腦鼠標那么大的磨石,把弄碎的煙葉和羊糞灰按比例拌在一起,放在石板上,用小磨石細細地磨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