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這次下定決心了,明天咱們就去把種煙合同給簽了!我安心回來種煙!”2月6日中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椿木營鄉范家坪村,返鄉青年汪守正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態度堅決地跟母親楊吉祥說道。
聽到兒子的話,楊吉祥臉上露出了笑容:“終于把你給說服了,咱家的種煙大業指日可待了!”
今年45歲的楊吉祥是村里有名的“女漢子”,曾做過民辦教師的她種煙養豬樣樣拔尖,是家里的頂梁柱。早在2011年,她就想讓全家人一起種煙,但家里人意見不統一,種煙一直沒有成規模。
2012年3月,楊吉祥第一次吹起種煙“集結號”,試著說服公公和婆婆一起種煙。對此,老人表示:“我們年紀大了,不愿意再折騰。”而楊吉祥有自己的“對策”:她把二位老人種的田地按500元一畝租過來,順便請他們幫忙管理煙田,每人3000元工資,年底還有分紅。
面對如此優厚的條件,公公婆婆爽快地答應了:“我們也種不了多少地,你給的租金還比別人高,又給發工資,行!”
這一年,楊吉祥的煙田從20畝擴大到了30畝。在種煙過程中,她手把手教公公婆婆種煙,讓他們從門外漢變成了掌握基礎技術的老年煙農。
2013年元旦,外出打工的丈夫汪如海回家了,楊吉祥的“集結號”再次吹起。因為丈夫比較倔強,這次她采取了“曲線勸解”策略,和公公婆婆一起給丈夫算起了年成。
算年成時,汪如海掏出5萬元豪氣地說:“我在外面既長見識又能掙錢!”而楊吉祥也掏出一個存折說:“我在家種煙養豬,種煙利潤4萬元,養豬利潤1萬元,掙錢不比你少,還能照顧家!”
公公汪兆祥則告訴兒子:“我和你媽把地租給了吉祥,今年的租金收入是5000元,幫忙管理煙田的工資是6000元,加上分紅4000元,凈收入15000元!”
聽到妻子和父母的收入,汪如海驚訝了。楊吉祥笑著說:“咱們可是用數字來說話。說真的,現在種煙有保障,煙草公司的指導和服務都很到位,我想讓你回來,咱們多租些地一起種煙,在家也能賺到錢過好日子。”
汪如海低頭思考時,母親劉德秀也開口了:“如海,在家種煙比你在外打工穩定得多,不如回家來,老在外面我們擔心!”
在妻子和母親的勸說下,孝順顧家的汪如海點頭同意:“你們說得有理。正好老二全家在外打工,他家的地沒人種,我明天去看看,把地給租過來!”聽了丈夫的話,楊吉祥暗自歡喜。
這一年,楊吉祥家的煙田增加到50畝。全家人齊心協力,在煙技員的指導下積極做好大田管理和煙葉烘烤,一年忙完一算賬:凈收入近8萬元!
種煙隊伍兩次“集結”成功,讓楊吉祥心里更有底了。接著,她瞄上了在外打工的兒子汪守正。汪守正是學農業專業的大學生,去年畢業后,他覺得種地“沒面子”,沒有聽母親的勸說回家種煙,而是直接南下打工了,收入并不理想。
今年回家過年時,汪守正聽到很多村里人說起種煙的高興事。看到全家人曬的種煙年成,聽著母親的勸導,他心里既有些慚愧又有些動搖。在聽煙技員說今年椿木營將建設煙葉基地單元、各類后續配套服務將更完善后,他毅然決定回家種煙。在他看來,這既能讓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有用武之地,也能為家里的種煙隊伍增加力量。
至此,楊吉祥的家庭種煙隊伍“集結”完畢,“家庭種煙、合作經營、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種煙設想得以實現。兒子的加入,讓這支煙農隊伍有了新生力量和職業化目標。一張可見的美好藍圖,正在全家人面前徐徐展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