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到2013年期間,筆者曾數次赴云南、貴州、湖北、四川等省份煙區進行采訪。采訪的便利,使筆者有機會接觸到同煙草行業發生聯系的鄉鎮政府工作人員、村委會、合作社成員。談話間他們時常真情流露,說出“我們想到的煙草幫我們做了,我們沒有想到的也幫我們做了”、“我們喝著水,走著路,都想到煙草的好”之類發自肺腑的話語。深入偏遠山區的田間地頭,觸摸著水窖、水塘邊帶有綠色標識的石碑,聽當地人訴說煙草的故事,我們感受到“責任煙草”不是一句空話,行業確實為各地煙區的發展做了許多惠澤一方的實事。
這些有關煙區的印象,對現代煙草農業來說既是呈現,也是鼓舞,值得回顧。
云南的云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云南不缺好山好水,但要選取一樣真正代表這片土地靈性的事物,還得說云南的云。所謂“彩云麗天,天開云瑞”。“漢武帝元狩年間,彩云現于南中,遣使跡之,云南之名始此”(《云南通志》)。
云南,因云得名,其特點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彩變化極其豐富,常常出奇得美麗。尤其是傍晚,那云的顏色、形狀與姿態,實在打動人心。沈從文先生在《云南看云》一文中曾說:“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長年的熱浪,兩種原料經過一種神奇的手續完成的。色調出奇得單純。唯其單純反而見出偉大。”
對于云南的云,除了單純欣賞它的美麗,也能從它的無窮變化上預見晴雨。從地理上看,云南山高谷深,易于云雨積聚;從地質上看,紅土地及喀斯特地貌特征,使得一方百姓生產生活用水的獲取更多源于上天的眷顧。這在當地也被稱為“望天水”。“望天水”要靠天公作美。因此白云之下,云南人最憂心的莫過于旱情。
2011年,西南地區又旱了。從春到夏,從夏到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干旱數據一遍遍被刷新著,貴州、四川、云南、廣西、重慶五省(市、區)的部分農田中,綠意減少,滿眼盡是枯黃,煙農們的眉頭一天緊似一天。
這一年,當地百姓尤其是煙農,抬頭看云不是為了詩意,而是為了云底下的生活。
誰替他們解憂?
希望之地
2010年至2012年春,云南省三年連旱,造成云南地區各水庫、水窖蓄水量嚴重不足。當時針對這一嚴峻現實,云南省局(公司)及時制定了“一點一案”(針對育苗)、“一村一案”、“一片一案”(針對移栽)抗旱預案以及長效機制,將抗旱工作落實到最基層一線。2012年4月初,記者一行3人抵達云南采訪當地抗旱進展情況。
身處旱區的人們是樂觀的。面對旱情“常態化”趨勢,大家明顯并沒有喪失種煙的信心。移栽工作即將展開,紅河市通泉鎮煙農李榮喜看上去頗有信心:“我今年種的比往年還要多些。村里年輕人都要出去打工,正好把他們的田地承包過來,老天不會總是為難我們。人再努力些,應該沒問題。”
在煙農眼中,煙草的援助恰似一場“春雨”,只不過更加“潤物細無聲”:“我是真心感謝煙草公司的幫助,真心話!沒有這些天來的補水送水,我們還種啥子煙?吃水都成問題……”
紅河州建水縣青龍鎮的香山寨村是當地出了名的“旱壩子”,處于“預案”中“重點”補水之列。我們不禁會問:大旱之年,為什么還要堅守這些“旱壩子”。青龍鎮煙站站長金鑫笑了笑,將手指向不遠處連成一片的新瓦房:“原來都是茅草屋,這個村子里村民收入幾乎都靠種煙,種煙收入讓村民把茅草屋翻新成新瓦房……”
在一片已經完成整地、理墑的煙田畔,我們見到了建水縣局(分公司)“抗旱先鋒隊”的隊員們。
眼前這些臉膛黝黑、手上沾滿泥土的漢子,他們原來的名字是“專賣員”、“煙技員”、“煙站工作人員”“縣、鄉政府干部”……現在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先鋒隊員”。
“抗旱先鋒隊”的隊員們每個人胳膊上還佩戴了一枚鮮紅的袖章,印有“抗旱先鋒隊”幾個字,從遠處看去十分醒目。
“現在隔著老遠,只要見到‘紅袖章’,群眾就找你要水。這在無形中加大了我們的工作量。”身為先鋒隊員的青龍煙站副站長孔凡偉說。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抗旱先鋒隊隊員’的身份督促我們更加踏實地工作,擔當起抗旱救災的責任。”建水縣局(分公司)經理段立誠補充道。
近一周的長途奔波,4月7日當我們抵達曲靖馬龍縣通泉鎮小白坡村時,正是仲春的午后。一幢新居里,煙農段紹梅站在家門前,慈愛地注視著13歲的小女兒春云蹦蹦跳跳的身影……小春云穿過一條條平坦的機耕路,經過一輛輛嶄新的補水車,走過一片片穿梭著煙技員忙碌身影的育苗大棚和遍布田間的管網。透過煙農眼前的這一切,讓我們意識到:這是旱區,卻也是一片孕育勃勃生機的“希望之地”。
汗水,凝成七彩祥云
云南的云美,但最美的還是在這片土地上堅守的身影。
2010年12月10日中國煙草的“一號工程”——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開工建設。為確保水源工程當年建設、當年發揮效益,實現4月底完成主體工程的建設目標,大理州、祥云縣煙草公司派出130余人的工作組,僅在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二作短暫休息,大年初三即投入到緊張施工之中。
這是一幅感人至深的場景:1000多人次、490多臺機械設備,從大理的青海湖到品甸海水庫到中河沿線……兔年春節,工程指揮及建設者們分赴各施工建設現場揮汗如雨、夜以繼日,甚至在大年三十千家萬戶闔家團圓的時刻,工程建設現場依舊能見到他們堅守的身影。
2011年春節剛過,筆者赴現場采訪。在青海湖施工現場,“風吹一身土,邁步兩腿泥”。記者在一輛吊車前停下,原打算找一名施工工人聊天。沒想到面前這個“灰頭土臉”的漢子,竟然是青海湖擴建群工組組長張建紅。
說起建設的辛苦,談起大家的付出,老張竟變得不好意思起來。“咱自己說自己不好,你只管看這‘臉’和‘手’就行了!”。“人曬黑”、“臉吹皺”,老張手腕手背分別是兩種顏色,粗糲的手背和黝黑臉膛昭示著建設者的“無言付出”。
一些人,一些事總會讓人眼眶發熱,他們也許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辭,卻讓人心生欽佩。
從旁人口中我們得知,2011年2月2日晚,青海湖一標段建設工地,寒氣襲人。張建紅在寒風中等待著午夜12點鐘聲的敲響。為不影響施工車輛進入現場,必須處理好對施工形成障礙的電信電纜,而按照規定,春節期間是電信通訊高峰,這一工作必須在12點以后才可以進行。于是,那一晚張建紅守候到凌晨4點,用一份艱辛保障著建設工程的順利進行。
跟隨建設者們的腳步,進到隧道,登上堤壩,看著指揮部簡陋的住所,沿途崎嶇陡峭、泥濘難行的小路,記者收獲了沉甸甸的感動。這些建設者在各自崗位上用執著和熱忱,丈量著工程每一步的進度。他們每一個都很平凡,不平凡的是他們心中堅守著的那份身為煙草人的“責任”!
一個喜慶祥和的春節背后,是一個個關于堅守的感人故事。他們粗糲的手背、黝黑的臉膛、憨厚的笑容、真誠的話語,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個群體的塑像。他們讓記者見證了蘊藏在中國煙草人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
彩云寓意吉祥,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圖騰之一。云南人期盼“祥云”的護佑。然而彩云之南的那片守望幸福、真正帶給人們福祉的“祥云”,卻是由這片土地上勤勞人們的汗水凝聚而成。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