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來到基地單元已快一年了。在基地單元的每一天,給我的感覺都是繁忙而充實的,我們所面對的,就是如何去激發對工作的熱情,全心全意地履行職責,為煙農搞好指導和服務。只有到了晚上,洗刷掉一天的疲勞之后,抱上木吉他彈奏起久石讓的《天空之城》,才有機會回味那一件件感動,一樁樁困惑的人和事,才會有時間對家鄉和親人產生無盡的思念。晚風吹送著我的思緒飄向遠方,我在驗證和確認我還是不是自己,因為對于遠在一百多公里外我思念中的那棟小屋,這里永遠是個陌生的地方。
剛下過一場冰雹,煙農朋友們眼看著自家煙田里被損毀的煙葉,煙株掛彩,滿地狼藉,心里有說不出的沮喪。災情發生后,煙草公司及政府有關人員積極組織煙農進行災害救助,幫助煙農樹立起災后自救的信心。從煙農的神情上看得出,他們希望獲得有效的幫助。是呀,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我們只能去適應自然,卻改變不了自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樹立堅定的信念,積極行動起來,組織廣大煙農進行災后自救,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運用技術手段對受損煙株進行處理,培育叉煙,兩個月后實施效果得到了驗證,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我們成功了。看著煙農興高采烈的采摘和烘烤煙葉,我們的心里涌動著自豪,洋溢著慰藉。
疲勞辛苦的一天結束,又到了與家妻在電話中互致溫情的夜晚。電話那頭,妻子用深情的語氣在問我:“老公,你啥時候才能回家呢?”回家,誰不想回家呀?但現在不能。眼下工作那么忙,怎么說回家就能回家?我只能告訴她:“快了,等忙完了這陣子,我就向領導請假,回家看你。”
與妻子通著電話,那棟熟悉的小屋又浮現在眼前。“我家住在小村頭,綠蔭掩映小閣樓,清清河水門前過,倒映青山任魚游;我家住在小村頭,白墻黑瓦小閣樓,依山傍水如畫美,勤勞人家享幸福......”這首自寫的家鄉贊歌,不知被我吟唱過了多少遍,這時又在我的耳邊回蕩,思鄉之情不由涌上心頭。我在想,我這么思念妻子,這么思念家鄉,可我為何要在自己根本不喜歡的這個陌生之地不停地忙碌,我到底為誰忙碌,為誰工作?
我經常在睡夢中與家人一起在那棟熟悉的小屋里團聚,過著閑暇而幸福的日子。可是當清晨的鬧鈴聲將我從夢鄉里喚醒,我發現我仍然是睡在單位宿舍那張孤獨的木板床上。我用手機短信的形式向妻子發送了一封家書:元宵佳節離故鄉,投身煙草終日忙;夢里回家皆幻境,轉眼又是深秋涼。距離產生美,距離產生思念,哦,此情此景,悲涼且美好的感覺。
我思念親人的同時,也在埋怨著單位領導的不盡人性,為何我們這些基層員工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那個經常縈繞在心中的疑問,又浮現在腦海里:我為誰工作?
手機鈴聲又響了,是在省城讀書的倆個孩子打來的。“爸爸,這個月沒生活費了,妹妹也要買繪畫的顏料,您給我們寄點錢過來吧”,“乖孩子,先克服一下吧,等這個月工資上卡,爸爸就給你們寄過來”,“好的,爸爸”,我聽得出,電話里孩子那無奈的語氣。
由于受災,今年基地單元沒有完成生產收購計劃,年終績效也大打折扣。盡管如此,單位領導不但沒有讓大伙放松,反而進行施壓,要求更為嚴格,將我們派駐到基地單元最為偏遠的村寨,說共產黨員就應當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其實不用領導做思想動員工作了,通過一年的磨練,那時刻在腦海里困惑著我的疑問也早已有了答案。我知道企業離不開我們這些吃苦耐勞的員工,煙農離不開我們這些生產技術員,家庭離不開我這棵經濟的頂梁柱。同樣地,我也離不開他們中的任何一方。我明白我是在為企業工作,在為煙農工作,在為家庭工作,在為我自己工作。為了我熟悉的如詩如畫般的那棟小閣樓更加美麗,更加溫馨,我還得不停地激發對工作的熱情,去面對艱難困苦的每一天。我必須去熱愛這片自己曾經不想接納的黃土地,忠誠和服務于給我安身立命的企業和服務主體,去實現我人生的價值。
我已經準備好了,馬上就出發,到那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我雖有牽有掛,但卻無怨無悔!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