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大學畢業那年,去到了贛南煙葉復烤公司工作。因著父親的關系,從小我對煙草這個行業的認識可以說是耳濡目染,但是,對于煙葉原本的樣子,我卻知之甚少。懷揣著對工作的期待和對未來的懵懂,我獨自去到了贛南。
第一次走進生產車間,生產設備猶如碩大的空間里一只臥著的龐然巨獸,翠綠色的身子,橘黃色的斑紋,靜靜的臥在清水洗刷過的漆黑的硬化水泥地面上,靜待著生產開始的時刻。一切有條不紊,悄無聲息,卻又醞釀著澎湃的生命力。
第一次來到原煙倉庫,將近兩層樓高的空間里,有序擺放的煙框里是層疊的煙包,空氣中彌漫著煙草的氣息,談不上好聞,甚至有些嗆鼻,卻散發著煙葉原本的味道。未經加工的質樸,粗糙卻也天然。叉車繁忙地進出,為即將到來的生產儲備著原料。
第一箱成品片煙的落地,是煙葉在生產線上的一次重生。來到這里的原煙經過了簡單的晾曬、初烤,最大限度的散發著煙葉最原始的味道,濃郁、嗆鼻,復烤的過程,切、碎、潤、烤,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是對煙葉負責,對客戶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負責。
8月的時節,是贛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同時卻是一年烤季生產開始的時候。上半年煙葉的豐收預示著烤季來臨的忙碌。將近五十度的高溫讓車間變成了一個大蒸籠,機器的轟鳴聲仿佛隔出了另外的一個世界。陽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飛揚的煙塵在光影中起舞,金黃色的煙葉在傳送帶上翻滾,機修人員的衣服已經分辨不出本來的顏色。
“預處理,預處理,注意控制流量!”
“打葉,打葉,檢查打刀的狀態!”
“機修人員,到預處理段滾筒處集中!”
對講機里時刻傳出著不同的聲音,有對生產狀況調控的、有指揮檢查的、也有江湖救急的,我們總是開玩笑說如果將對講機里的每一道聲音都比作一輛汽車,那傳輸聲音的那條大路一定比北京城的晚高峰還堵!
太陽東升西落,一天的忙碌生產似乎即將結束,然而,夜班的序幕卻已悄然拉開。
夜深,濃濃是夜色中似乎透著靜謐與安寧,然而,空氣中彌漫著的煙草味預示著生產線上的熱火朝天。燈火通明的生產車間,有別于白天陽光浸潤的生機盎然,朦朧的煙塵充斥著整個生產空間,叉車、抱車有序的穿行,機器的運轉聲在四周的寧靜中顯得愈發轟鳴。夜班的生產褪去了白日里的熱情昂揚,獨留一份冷靜的專注,唯一不變的,便是穿梭的工作人員和他們腰間繁忙依舊的對講機。
烤季的日子便在這日與夜的交替中悄然流逝,原煙庫漸漸空蕩,成品庫日漸充盈,運輸成品的大卡車每天忙碌地進出。當最后一把原煙鋪上生產線,當最后一箱成品在從打包臺落地,又一個辛勤的烤季在繁忙中悄然落幕。機器的轟鳴聲似乎還在耳邊縈繞,空氣中的煙草味尚未散去,車間里煙塵還來不及落到地上,機器又變回到了我初見它時的模樣。回首之前日夜生產的時光,喜悅交織著汗水,淚水陪伴著收獲,復烤生產的故事便是在這樣的一個又一個烤季中默默地上演著。
現如今,因為工作調動的關系,我離開了贛南,離開了那個機器轟鳴聲中或熱情、或靜謐的關于生產的世界。從一個故事里的人變成了說故事的人,但那縷最質樸的煙草味依舊縈繞在心頭,那段煙塵里的記憶將鐫刻在心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