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連青山,山腳一畝地,溝塹戲水玩,紅土遍山梁。”每當哼起這兒時的歌謠,腦海里總是浮現出閩北老家的樣子來。
?
小時候的我在“兩山夾一水,眾壑鬧飛流”的武夷山腳下長大。山坳里的坳田、溪邊的隰田還有山塘周圍的壩田,都留下過我童年的足跡。現在,在電腦上看到那層層的梯田,就會想起家鄉的土地,那沿著山的等高線畫出的梯田輪廓,如同山的年輪一般,在我心里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
然而山嶺聳峙,低丘起伏,絕美的風景也無情地撕裂了閩北山區農民們賴以生存的耕地,美景的背后是人挖、牛犁,馬馱、人背的落后生產方式,峻險的河谷與山間小盆地讓人很難將現代農業的機械化、規模化與之相聯系,于是,長時間來,老家的村民們只能用傳統的農耕方式延續辛苦的生產。
?
閩北山區農民的苦與累,存在我的腦海里很久、很久。
?
直到再次踏上這片故鄉的熱土,再次零距離地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我才發現山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這次返鄉是帶著采訪任務來的,要去采訪的是建陽莒口鎮的一個煙農合作社。
?
要說變化是從回鄉的路上開始的,一條條筆直的隧道取代了原來的盤山公路,從市區到村里的距離瞬間被縮短了,原來進村時總能看見的灌木叢生的土路早就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干凈的水泥路。
?
小山村的變化也讓人驚嘆。原來低矮的土房現在很難再尋到蹤影,在莒口鎮二層高的小樓幾乎是村莊的“標配”,偶爾還能看見漂亮的小轎車停在農戶的家門口。村子變美了,村民變富了,是什么改變了這一切?
?
莒口鎮上布村的煙農魏智友說,你到對面的山坡上往下看看就知道了。沿著他的指點,我爬上了一處地勢稍高的坡地。
?
站在高處俯瞰,大片的煙田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綠油油的光;條條平整的機耕路與溝渠縱橫交錯,貫穿田間;紅白相間的灌樁星羅棋布,有序地點綴在田野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讓這片美麗的紅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
這還是我印象中的閩北山區嗎?那些曾經狹小的田塊、凹凸不平的土地都去哪兒了?
?
“這些年,你們都做了些什么,變化這么大?”我太疑惑了,不由地問起陪同我采訪的建陽煙葉辦的相關人員。我坦白地和他們說,我印象中的閩北山區停留在那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老樣子,真的沒辦法相信,山區還能變成“小平原”。
?
一位負責人簡要地回答了我。他說這幾年,借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東風,煙草部門加強與市委、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的合作,通過一系列的土地平整措施,如變山丘中坡地為梯臺地、變零散平坡地為大塊平坡地、變不規則緩坡地為規則緩坡地,為農機作業提供有利條件。此外還加強了對農田水利、田間道路的綜合治理,進一步改善煙田基本生產條件。
?
“你看這片地,原來地塊零星分散、凹凸不平,春耕秋收靠的是人背馬馱,勞力投入大,收成很微薄。現在地平整、路通暢,這為我們全面推行機械化打牢基礎。”建陽煙葉生產辦公室的同志笑著對我說。
?
“這些平整的機耕路,其實是我們的致富路。”站在煙地邊,煙農魏智友感慨地說,“土地整理前,這里無路無水,今年,旋耕機、起壟機直接開到地里,耕地、起壟一次完成,煙農只要移栽、澆水,活計輕松多了。我家今年一口氣種了22畝煙。”
?
因為改變,讓村民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碩果;因為改變,也讓村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希望。山區的蛻變,更是讓我這個旁觀者感受到了煙草行業惠農政策的實在。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