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遇上一個好師傅是一生的幸福,遇上一個好徒弟也是幸運。
在我們一生中,遇到的老師很多,但是好老師卻很難遇到。在人生的關鍵節點上,往往就是一個老師的一句話,就讓我們受益終生。何永秋無疑是幸運的,在剛踏入職場的時候便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不僅傳承曾建軍的專業知識的衣缽,而且從他身上學到做人的大智慧,在人生態度和治學方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曾建軍也是幸運的,帶了何永秋這個徒弟,能把他多年積攢的滿腹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他,并在全國煙草行業QC課題發布會上發揚光大。
曾建軍是臨武縣專賣局城關煙草站的一名煙葉培植員,94年投身煙草行業,至今已有20載,他幾易崗位,不管是送貨員還是煙葉技術員,他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用湖南人的話說,他是“吃得苦,霸得蠻,不怕死,耐得煩”。何永秋是2012年新進大學生,學煙草專業的研究生,是公司重點培養對象。當時局里決定讓曾建軍與何永秋結成師徒關系,曾建軍欣然同意,一方面他感到很高興,有了一個好幫手,另一方面他又倍感壓力,何永秋是煙草專業的研究生,而他只是個半路出家的大專生,他擔心自己不能勝任一個好師傅。既然接下這個任務,就不要給自己找借口,他比以前更加好學。白天,他在煙田里仔細察看煙株長勢,與煙農交流經驗,跟煙農取經,在實踐中汲取真知。晚上,他挑燈夜讀,研習了大量關于煙葉栽培、病蟲害防治、水肥運作、煙葉成熟度等方面書籍,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常常廢寢忘食。他覺得自己要有真才實學,底氣才能十足,只有不斷地學習,思想才不會落伍,知識才不會陳舊,教學才不會固化。師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及他吃得苦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徒弟,何永秋進步神速,很快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2013年初,臨武縣局成立金葉烘烤QC小組,開展了題為《降低煙葉烘烤成本費用》的QC活動,旨在解決煙葉烘烤難題,降低生產成本,幫助煙農增收節支。重擔落在了曾建軍師徒身上,初次調查現狀,“烤煙產量連年滑坡,煙農種煙積極性低,煙草經濟效益差,烘烤人工成本過高”的難題就給了曾建軍當頭一棒。經過不斷的考察走訪和分析,曾建軍得出結論:要減工降本,必須從煙葉生長抓起。從煙葉移栽階段起,他就帶著何永秋下鄉走訪煙農,每次到煙田、到農家,他總是為煙農排憂解難,講解烤煙栽植技術常識,幫助煙農解決生產中的困難。為了讓廣大煙農更容易理解接受先進技術,用方言把煙葉生產技術要領通過現場培訓,實地指導傳授給煙農,通過推廣普及種植技術,拉近與煙農之間的距離。
前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曾建軍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但是他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覇得蠻就是越是逆境的時候,越需要堅持。在移栽過程中,讓他沒少犯難。部分煙農都喜歡按過往的老經驗辦事,他們在移栽時按照30厘米的株距種植煙葉,這樣可以多種點,曾建軍苦口婆心地告訴煙農:“最科學的株距是50厘米,因為煙葉的生長很需要陽光,30厘米的株距太密,部分煙葉就沒法吸收充足的陽光,限制其生長。”最開始煙農們不能理解,曾建軍沒有氣餒,耐心細致地向煙農從經濟利益角度循循善誘,告訴煙農適當的株距能保證煙葉的良好生長,只要煙葉質量高,烤出來的煙葉質量就上去了,收入自然高了。功夫不負苦心人,煙農終于接受了他的建議。打頂時,煙農的固執再次爆發,曾建軍只能進行新一輪的溝通:“新長出來的花蕾是最需要營養的,如果不及時除去,它就會搶走上部煙葉的營養,嚴重影響煙葉的產質。”他帶著何永秋窩在田間,細心指導煙農割除多余的花蕾,并采用“少吃多餐”、淡施肥料的方法確保了煙苗的長勢。在他的指導下,當年煙葉大豐收,產值同比增加20%,質量明顯提高了。
烘烤階段是決定烤煙質量的關鍵階段,也是QC課題的重中之重,可是他們的經費很有限,烘烤方法還在試驗階段,一房煙如果考壞了損失高達高達一萬多元。曾建軍并沒有被嚇倒,他又發揮了他不怕死的精神,研究了三套方案作為備用,隨時觀測烤煙情況,在指標發生變化時立即啟用相應的方案。烤一房煙需要6至7天,他就死死地守住烘烤烤房,盯著烤房濕度、溫度和煙葉的變化,有時候飯都忘了吃。有一次他在煙農家指導完工作準備回煙站,當時已經在下暴雨了,煙農留他在家里吃完飯再走,他惦記著烤房,婉言謝絕了煙農的好意,騎著摩托車冒雨往回趕,到煙站時渾身已經濕透,他也顧不上擦一把就去看烤房了,大家都笑他要煙不要命。
在他們的努力下,QC項目《降低密集烤房煙葉烘烤成本費用》獲得了巨大成功,煙葉烘烤成本得到極大降低,煙葉烘烤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每公斤干煙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產生的經濟效益為1.42元,榮獲2013年度湖南省煙草商業系統QC成果發布會一等獎,全國煙草商業系統第二十五屆QC成功發布會一等獎。他指導的煙農的收入提高了20%,其他的種煙戶于是紛紛來學習,他都來者不拒,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煙農。煙農親切地稱呼他耐得煩的曾師傅,有什么問題總是第一時間電話聯系他,他沒有埋怨,耐心地給煙農排憂解難,電話里解決不了問題,就趕到現場進行處理補救。無論烈日當空還是寒風凜冽,無論是近還是遠,只要煙農需要,再苦再累他都會上門幫助指導。
當QC課題小組去北京參賽時,他把這個難得的機會給了何永秋,他覺得何永秋的表達能力更好,更適合。很多人打趣他說:“徒弟已經超越師傅啦。”他說:“很多師傅都喜歡在教徒弟的時候留一手,但是我不這么認為,作為一位師傅,能帶出一名優秀的徒弟時,就仿佛自己收獲了很多的果實。哪天你感受到他的價值了,你就會感覺到教他是一種幸運,而他亦會覺得遇上你是一種幸福。”
這就是好師傅曾建軍,他的足跡踏遍了臨武山水,金色的煙葉襯托著黝黑的臉龐,寬闊的胸膛里跳動的是一顆孜孜不倦、刻苦專研、心系煙農、愛護徒弟、毫無保留、無私奉獻的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