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計算機網絡已經走下“高大上”的神壇,正逐步進入普通人的生產、生活,電腦、互聯網、智能手機等信息化設備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在煙草行業,隨著煙葉生產信息系統、實時監控系統、手持PDA、移動短信平臺、煙訊通、移動云技術等信息化手段的運用,信息化已經覆蓋了煙葉生產的方方面面,它在不知不覺改變我們工作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著煙農的種煙方式。在重慶煙區,筆者就發現了這樣幾件“新鮮事”……
?
第一件: PDA變身“千里眼”
?
“老周啊,我剛才在手機上看了一下,現在育苗大棚里面的溫度已經達到了30℃,并且棚濕度也比較大,必須馬上通風排濕降溫喲……”
?
3月28日上午11時,重慶市煙草公司萬州分公司孫家站煙技員李學貴習慣性地拿出手機,登錄到“智慧渝煙移動云平臺”,進入育苗信息監控系統,查看育苗大棚內的實時溫濕度,看到棚內溫濕度偏高,于是立馬電話通知育苗大棚的現場管理人員處理。
?
“我這手機就是公司配發的手持PDA,它不僅可以收集和上傳煙田田塊及種植信息,還可以通過里面安裝的‘智慧渝煙移動云平臺’查看棚內苗床實時情況,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千里眼’,用它管苗床,方便得很!”李學貴自豪地說。
?
原來,為了全程監控育苗情況,確保育苗環節的管理到位,重慶市煙草公司在每個育苗大棚都安裝了溫濕度檢測儀和攝像頭等監控設備,并且將監控設備與公司的育苗信息系統連接,實現了實時查詢。同時為了提升信息化水平,重慶市煙草公司還將煙技員的手持PDA全部更換成了智能手機,并且開發了智慧渝煙移動云平臺,實現了利用手機終端即可進入內網信息系統查詢或處理公文,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
第二件:大棚種菜“度娘”幫忙
?
2013年育苗結束,重慶市彭水縣昌輝煙葉專業合作社決定利用煙葉育苗大棚嘗試發展后續產業——大棚蔬菜。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昌輝合作社就成功克服了技術和市場這兩個最大的難題,當年種植的大棚有機蔬菜即獲得了豐收,產量達到了1萬多斤,產值近5萬元,當年就實現利潤2萬余元,并且還打出了有機蔬果的品牌,成為了當地饋贈親友的特產。
?
成功的訣竅是什么?
?
“我們以前都沒種過大棚蔬菜,一沒技術、二沒銷售渠道,怎么辦?找‘度娘’幫忙啊。種什么?百度一下,看市場上啥最好銷;怎么種?上網查一查,技術要點啥都有;如何營銷、如何打造品牌,網上都有很好的例子可以學習,是互聯網解決了我們技術、市場、營銷等主要問題。”昌輝合作社副理事長張軍為我們揭開了謎底。
張軍經常通過互聯網為合作社產品尋找銷路并搜尋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
“就連蔬菜種子我們都是在網上找山東一家公司訂購的優質進口種子,銷售我們找到了中國惠農網,明年產量將更大,我們正在計劃建立網絡銷售平臺,并且與惠農網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昌輝合作社技術顧問宋春紅介紹道。
?
目前,重慶煙區的煙葉專業合作社基本都配置了電腦,并且開通了互聯網,很多合作社也在利用互聯網積極探索大棚蔬菜、食用菌、煙菜配套、農家肥加工、養殖等后續產業發展,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度娘”在合作社的發展壯大中將會成為不可或缺的助手,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
第三件:技術服務用微信
?
2014年5月25日,正在外地出差的萬州煙草分公司孫家站煙技員庹云普收到了一條煙農楊用華發來的微信,微信是一組圖片,拍的是楊用華開展底部不適用鮮煙葉處理和培土上箱的情況。收到微信后,庹云普立即對圖片反映的情況進行了認真查看和分析,對存在的問題在微信上與楊用華進行了溝通交流,短短幾分鐘就解決了問題。
在煙葉生產中,楊用華經常使用手機微信或QQ等工具和技術員進行交流
近一兩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在重慶煙區,絕大多數煙農都開通了手機上網,QQ、微信也成了大多數煙農尤其新生代煙農生活的重要內容,時常能夠見到煙農在朋友圈分享種煙心得、發點圖片秀一秀自己煙葉的長勢,在QQ上與煙農和煙技員交流種煙經驗和技術標準,煙技員在出差、開會或者休假時利用QQ或者微信進行遠程技術指導服務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