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藝術團準備參加社區的消夏晚會,團長指名讓我的老伴獨唱一首歌曲。由于她的音色和音域屬于中音,適合唱男聲歌曲,于是選擇了郭頌的《新貨郎》。演出前夕,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為老伴“審查”節目,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為了烘托歡樂氣氛,我給他們出了一個謎語:“南山來個銅猴猴,冒罷煙兒磕頭頭。”眾人聽罷都不知是何物,嬉笑著說我瞎編。于是,我脫口唱出:“漢白玉的煙袋嘴呀,烏木的桿兒呀,還有那凈明瓦亮的煙袋鍋兒啦哎呀……”全家人恍然大悟,異口同聲喊出:“旱—煙—袋!”
是的,這個幾乎消失于人們視野中的物件,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但說起旱煙袋,父親抽旱煙的影像又浮現在眼前。
父親一生酷愛抽旱煙,特別是對煙袋的選擇分外上心。他的煙袋有兩種:一是長桿的,約有40厘米,在家里用;一是短桿的,只有15厘米左右,是出門、干活用。父親對煙袋的部件是經過精心選擇的,煙嘴用的是綠色的翡翠,他說翡翠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彰顯了主人的品位。煙桿是烏木的,這種木料紋理清晰,光亮如漆,而且不腐、不蛀、不褪色。但這種木料價格不菲,當時一雙烏木筷子還很值錢呢。煙袋鍋用的是白銅,這種金屬質地堅韌,不易劃出傷痕,被稱之為上品。與煙袋配套的還有煙鉤、煙扦子、煙口袋,父親每天都要用煙鉤把煙袋鍋里的污垢清理一遍,使其光澤依舊;用煙扦子將煙桿里的煙油清洗干凈,以保持暢通。煙口袋是夾層的,里子是帆布做的,為的是耐磨;面子是斜紋布做的,上面還繡了一朵牡丹,系在煙袋上甚是美觀。
父親早年就得了氣管炎,從我記事起,每天拂曉就看到他手握煙袋,肘依靠枕(一尺見方的正方體枕頭,供人們在炕上休息用),在炕頭邊抽煙邊咳嗽。我十分不解地問母親:“父親咳嗽得這么厲害,為什么還抽煙?”母親憂心地告訴我:“你大(方言,爸爸之意)氣管不好,每到早晨嗓子里的痰吐不出來,憋得難受,必須抽煙引發咳嗽,才能把痰吐出來。”父親告訴我,旱煙是最利痰的,沒有它非憋死不可。我想,這也許是父親鐘愛旱煙袋的緣由吧。
由于父親喜歡旱煙,因此我家的雜貨店,煙葉從未斷檔。他不辭辛苦親自到保和少野馬圖采購煙葉,說是那里的種植和晾曬技術好,煙葉的口感綿軟。成捆的煙葉購回后,父親予以精心的加工,先是把煙梗去掉,手工揉成碎末,再噴上白酒置于陰濕之處,過幾天才出售。每當顧客詢問煙葉價錢時,父親總是一聲不響地用自己的煙袋裝上煙葉,然后用衣襟擦拭一下煙嘴遞給顧客,這就是先嘗后買。一來煙葉確實不錯,二來用父親漂亮的煙袋抽完后,不好意思不買,所以鮮有顧客空手而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